洪范池

归属:济南旅游景点 点击:0 

洪范池,位于平阴县西南部,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院内龙祠前。“洪范”一名来自《尚书·洪范》篇,取规模洪大而就范之意。又名“龙池”。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洪范池碑记》载:“金完颜时,村人因祷雨辄应,建龙祠于池北,故又号龙池”。由此可见,金代或金代以前就已建成了洪范池,距今至少也有850多年的历史。

洪范池列久负盛名的洪范九泉之首,2003年被列入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中,最为壮观。旧《东阿县志》载:“池在城南15里群山之中,突起一高阜,周围咸巨壑,泉仰吐其上,甃石为池。”此处地势奇特,四周重峦叠嶂,中间高地突起。泉水涌溢而出,水面平稳如镜,不显趵突之状,四季长流,水势均衡。泉涌水量每日约1000立方米左右。因泉建池,泉池呈正方形,以青石砌就,边长各7米,水深约6米。此泉独特之处,泉水不以旱涝而消长,不以冬夏而变温,水温长年在16℃左右。水质优良,经国家有关部门化验鉴定,为国内罕见的优质矿泉水。内含锶、锂、锗、偏硅酸等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著称于世的阿胶,系用此水浸皮熬制而成。

池上有供游人赏池的回台,回台内由雕刻精细的石雕坐狮、望柱和花卉栏板构成封闭式方形石栏护围。泉池南侧外壁上,有一青石雕刻的龙头,从池壁探出,水从龙嘴中涌出,喷珠泄玉,跌进2米见方的石砌水池中。龙头正上方镌有“龙池”二字,为清代贡生秦维翰书丹。水池两侧,各有一尊石狮。西侧立清康熙十年(1671)杨士元诗碑刻。泉水绕池一周流出,与众泉相汇为浪溪河,注入大清河。

由龙头处绕月池趋半圆入石磴,登池台,凭雕栏尽观池内。池水清澈晶莹,不显喷涌之状,水平如镜。俯视天光云影,碎石青苔,其乐无穷。池内锦鳞尾尾,戏游自得,聚而忽散,散而又聚,跃而争游客所抛食物。鱼因水而系池,池因鱼而增色。泉水涌浮,若游人将硬币掷在其中,飘摇旋转,浮光耀金,久久不沉,景色奇丽,别有佳趣。有“洪范浮金”之美称。明嘉靖甲辰年(1544)进士,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何海晏(平阴镇人,明嘉靖时《平阴县志》为其所修)有诗赞曰:“方池十丈水之浔,洪范锡名称到今。戏掷一钱清澈底,随波荡漾似浮金”。

整个洪范池院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原院内楼台亭榭,清幽典雅,鸟语花香,秀丽如画。池北有一拱形石桥,横跨渠上,桥北为龙祠。龙祠是金代建筑。硬山起脊,小灰瓦覆顶,卷棚式抱厦,饰以吻兽。虽经历次重修,仍保持金代风格。祠前两棵古柏,虬枝翠叶,十分壮观。龙祠西紧挨处,原有孟姜女阁楼2楹两层,阁前有姜女池。孟姜女阁西原系清知县井其洵于雍正十三年(1735)设立的义学。“义学”有北房3楹,由东及西配房3楹,有名师设教于此。道光九年(1829年),知县李贤书重修“义学”4楹,并书额名曰:“雨花堂”。后人称曰“雨花义塾”。此前建八角亭,亭势挑檐如翼,亭前数竹生于一泓渠中。池前原有神棚,漫脊3楹、两来门。门南30米遥对戏楼,与龙祠同建中轴。神棚左右有东、西两山门。池东原有3通石碑,为历代重修泉池所立。石碑东原有南屋5楹,是招待四方游客的客厅。可见,古时来洪范池游客之多。池东北有道士内院一区。院内原有堂屋5间,为道家祀神、存放经书所用。东屋5间,为伙房。西屋3间为粮库。院后为闲院,栽有两行香椿树,春风吹来,香气扑鼻。池上旧有绕周垣墙,由山门入池院,满园肃然,乃是柏、竹、庙、亭、池、义学、道院浑然一区的胜景。洪范池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阴西南部的青山碧水之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上一篇:狮耳山
下一篇: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