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行宫

归属:泰州旅游景点 点击:0 

泰州众多庙宇中,以楼屋为主的都天行宫可谓独具特色。

都天行宫,位于泰州西仓桥东引桥北侧。这组古建筑群,呈现清代早期建筑风格。造型别致、布局有序的都天行宫,山门殿、大殿、后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山门殿上下两层,东西五间,进山门左右各有厢楼七间(东厢楼后被拆除),向里是开阔的大殿,与其相连有两层戏台一座。都天行宫前后楼屋均可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整体,丝毫不逊色于周庄富安桥南侧的沈厅。

建于清康熙三四年间的都天行宫,旧址原为社稷坛。据记载,都天行宫又称“都天庙”,为纪念唐朝大将张巡而建。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六千之众据守睢阳(今商丘)近一年,破敌十余万,使江淮地区免遭叛军南下的蹂躏。张巡战死后,被江淮人民尊为“都天菩萨”。

周围老人们的回忆,构勒出都天行宫曾经的风华。以前的都天行宫前有广场,东、西竖立旗杆各一根,庙门口有五级台阶,两边有石狮一对,石鼓一对。门内后金柱下设有屏门,平时开两边小门,香期屏门全开。门楼后紧接着戏台。戏台2层,下层作门后通道,上层则为演戏时的戏台台面。戏台前是大天井,天井前就是大殿。大殿中玻璃龛内供都天菩萨贴金木塑像一尊,身穿袍服,气宇轩昂。龛上有象征儒、释、道三家的三座塑像。龛后有韦驮像一座,面目威武。龛旁有对联一副:

大德实生成,跻斯民于仁寿;

慈心通造化,拯下土之灾祲。

殿中悬有李鸿章题写的《江淮保障》及《忧国忧民》、《圣寿无疆》等匾额。殿内两侧塑有张巡部将像。后楼上中间左有青脸都天菩萨手执折扇的坐像,右有粉面凤冠的都天娘娘坐像,二十个宫娥彩女像侍立两侧,似乎解说着都天菩萨刻意脱离高高在上的感觉,去亲近凡人的生活。楼上东房间是寝室,西房间是藏经室。

旧时,农历五月十五、九月初九泰州城里各行各业都抬菩萨迎会,神轿由都天行宫起驾,在城内主要街道游走一圈,四乡农民和城市居民纷纷涌上街头观望,成为影响最大也最为热闹的泰州民俗盛会之一。

此后,都天行宫一度被辟为仓库。独坐南官河畔,默默地枯守着一份清寂——门前没有了观瞻的游人,只有苍老的古银杏默默陪伴;庙内没有了升腾的香烟,只有满地的砖木恣意地杂乱,镇门的一对狮子盘球石鼓也被青砖覆盖了威严。然而,正门上方砖雕祥云图案中镶嵌的一块横匾,“都天行宫”五个大字还在苍凉中保持着往古的雄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荡涤,都天行宫仍旧挺立,仍旧是尘世中远远的肃穆。

历史上,都天行宫于光绪二年、民国二十二年先后重修,大殿东侧墙上仍嵌有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都天行宫记》石碑。碑由提举衔、两淮候补运判、管理泰坝监掣定远凌树模撰文。都天行宫现存建筑除东厢楼不存外基本完整。山门楼、大殿、后楼、戏台、左厢楼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南北长10余间,东西宽5间。进山门的两层戏台,翘角飞檐,小巧得体。这一清初样式的古戏台在江苏几近绝版。都天行宫东还有2棵高大古银杏,树龄约为590年、350年。虽历经沧桑,2棵古银杏犹自坚韧挺拔,枝繁叶茂地守护着一段段前朝旧事。

最近,泰州市绿化办在这里辟绿地、建小亭,似乎预示着这个幽静的古庙获得新生的时日即将来临。


上一篇:泰山公园
下一篇:崇儒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