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烈士陵园,在市城区西门外求雨岭南麓。烈士塔前身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门钓鱼台山顶。1962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改“烈士墓”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
烈士陵园的整体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乱石围墙,其中一条4米宽林荫道,通向35级宽阔台阶,直登塔台。塔台呈长方形,面积1700平方米,周环水泥钢筋栏杆,边沿植以翠柏。基台为正方形,面积130平方米,四周亦环以水泥钢筋栏杆。烈士塔高10米,方体梯形。正面镌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侧镌“光荣归于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西侧镌“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永远为人民所景仰”,系书法家愿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凯帆手迹,均行书阴刻。塔后身10米处,为塔台后壁,中嵌水泥质弧行塔碑一座,隶书阴刻碑文。烈士塔主体建筑宏伟庄重,掩映于绿树翠柏之中,每年清明节,城乡人民、学校师生纷纷前来凭吊。
附:桐城革命烈士记念塔碑文
“五四”运动以后,桐城与全国人民一道,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桐城人民有了正确的革命方向,走上了彻底胜利的道路。一九二八年,中共桐城支部诞生,次年,中共桐城县委会成立。一九三零年,党领导欧家岭起义,在桐北首创红色地区,揭开武装斗争的序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又在桐南、桐西等地,先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开展了武装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一九四九年二月,桐城全境解放,全县人民又奋勇地投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千回百折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战斗在桐城地区的革命先烈,有共产党人,有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为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为子孙万代辛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光辉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垂不朽,与世长存!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勇前进!
死难烈士万岁!
桐城县人民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建立
一九六四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