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脚印摩崖石刻

归属:临沧旅游景点 点击:0 

“临沧县章驮乡采花坝‘仙人脚印’为早期先民人工雕刻形成的摩崖石刻遗迹,其时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2004年9月6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提交了对“仙人脚印”的考察意见。至此,对“仙人脚印”的种种揣测有了科学的定论。据了解,“仙人脚印”位于临沧县城西5公里处的章驮乡采花坝,在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断崖上,分布有大小不等的人足脚印,禽、兽足图案,几何图案等。这些脚印产生于何年代,是自然留存的还是人工雕刻的?一直是当地的一个历史之谜,自然引起省内外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

2005年8月22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戴宗品副研究馆员,古人类研究部郑良、高峰副研究馆员,应临沧县文化局邀请抵该县,对断崖上的“仙人脚印”进行全面考察鉴定。专家研究发现,“仙人脚印”摩崖断崖壁为属于晚中新世帮买组底砾岩段岩性,与底砾层原始地层层面相交,形成时间大约距今700-1000万年间。该断崖层面为挽近构造所形成,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断层的产物,面壁较光滑,且有一定的避雨性,是摩崖石刻的较理想场所。在断崖上出现的人足脚印有20余个,最大为26厘米长,最小为约10厘米,为常人成人至婴幼儿者,其刻痕边缘深直陡切,多为左边而无迈步形姿,并非正常行走所致;禽、兽足印有10余个,组成很有规则的几何图案,应为摩崖石刻。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专家高峰告诉记者,从崖壁风化崩落的表皮分析,由于出现的脚印不在原始地层面上,表明它的形成晚于成岩期。“仙人脚印”石刻的形成时间可能有几千年,与沧源崖画形式不同而性质类似,表现了早期先民的原始宗教文化生活场景,目前,以脚印表现的崖画形式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上一篇:白象寺
下一篇:宣威东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