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柯寨在大运河南岸,位于台儿庄西南27公里,主峰海拔290米,山势险峻,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清泉潺潺,有筛子泉、马刨泉、母猪泉等。寨山上至今还存有很多残墙断垣,一道数米高的青石寨墙环山耸立,望楼箭垛依稀可辨。寨墙里面残存着片片断墙废墟,巨大的岩石上保留着许多臼窝和插旗杆孔洞。寨山由南北两个相对的山梁相连,当地人称作“马脖梗”。沿着“马脖梗”残留着两条石筑长墙,高四、五米,宽三、四米,显然这是古代一道防御工事,上可跑马,又可布兵。长墙下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坡地,这是操兵演武的场所。顺长墙南去三、四里,可达南山头,上面建筑和北山头相似,这里也是屯兵安营之地。传说是宋朝巾帼英雄穆桂英占山为王时所筑。
寨山西北不远处有一村落,名曰:“侯孟”,传说是焦赞等候孟良之所,故得名。山北侧一村,名曰:“官庄”,具说此处系风水宝地,被多位高官选作死后安身之所,因而得名。穆柯寨西南麓葫芦套村,有一古树,高7米多,树干中心已空,可是仍然枝壮叶青。每到春天,红花遍树,如彤云点点,当地人称作“降龙木”。相传原有两棵,金国南下犯宋摆下天门阵,天门阵布满毒气,非降龙木不能破阵。杨六郎派杨宗保到穆柯寨借降龙木,才与穆桂英刀兵相见,阵前招亲。穆桂英锯了大棵降龙木随杨宗保去破天门阵,于是留下这棵小的长到现在。据林业部门考证,此树年龄在500年以上,学名紫薇,又名“百日红”,此树在本地偶有种植,均成灌木,能长成如此高大者实不多见。
有关穆桂英在此占山为王的传说史料无从考证,但是清咸丰年间刘平的幅军在此安营扎寨却有籍可查。刘平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峄县侯孟村(今属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与一些穷苦人家的子弟在运河沿岸当纤夫,他们通常用一幅布包裹着头额,时间长了,这种装束便成为运河苦力的一种标志。清咸丰九年(1859年)捻军兴起,张乐行、刘天福率大军一陷台儿庄,再攻峄县城。“刘平望风响应,揭竿而起。方圆几十里一呼百应,一时聚众十多万人。因他们头裹幅巾,便号称幅军,刘平被太平天国封为“北汉王”。当时刘平的中军帐就设在北山头,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北汉王刘平”醒目大字。
幅军起义,震撼了朝廷。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忠亲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劲旅赶赴峄县,坐阵台儿庄指挥大军围攻山寨。面对清军压境,刘平镇静自若,指挥义军严阵以待。清军凭借长铳火器和大炮向山若,指挥义军严阵以待。清军凭借长铳火器和大炮向山寨猛攻。幅军同仇敌汽,以一当十,用擂木滚石强弩飞矢,打退了清军的一次又一次攻击。血战三日,幅军营寨岿然不动,僧格林沁灰心丧气而退兵。幅军一时名声大震,搅得管府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请军用诱兵之计,大挫幅军于运河岸边。刘平后来被叛逆卫兵杀害,幅军起义失败。游览穆柯寨,目睹山寨遗址,耳听历史传说,眼前伤佛幻化出一幅画角连营。拼杀鏖战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