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

归属:西安旅游景点 点击:0 

西大街,又叫西门大街,是一条与南大街(古名阳街)一般古老的横街的一部分。自古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故相对于南北走向的阳街而言,此街东西横于阳街而得名。现位于城区北部,今西津路西段,即田螺岭路口至西津门一段,与西郊路相接,并有西河人行桥通水西乡。

西大街,历史上是仅次于东大街的繁华商业街,小客栈、小杂货店、豆腐店十分多。而且它还远比南大街有着多得多的古韵味。因为它东西两头均连接码头,货物流行,商贾繁忙,自然是个热闹之地。更何况附近不远处有着皇城、郁孤台这些人文胜地。从赣州府治中的府城图中可以看到,西津门外与涌金门一样,也有接官亭,“水步石阶、鼓亭俱全”,昭示着北边来往的官员们从涌金门出入城,南边来往的官员们从西津门出入城。西大街最值得书写的东西是盐。它与西河浮桥连接部分的码头俗称盐码头,西津门内有盐仓巷、盐官巷,外有盐码头,无不与盐相关。可见,这是当年盐的运输、泊岸与管理、经营重地。盐,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中国历史上一向视盐如同大米一般重要,长期属于官府掌握调剂之物。想想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惟有盐没法就地取材。而盐往往要从沿海地区(部分地区也有岩盐,有限)制作、运输过来,盐的获取之艰难,势必造就了盐的商品价值优势。

西大街北面的盐仓巷,无疑是盐之仓库;南面的盐官巷,则应该是盐务官们公务之地或居所。对称于粮务官,中国自汉以来就有盐务官之职,汉称盐铁官、魏称司盐都尉、宋称都转,元称盐铁使,明称盐运使,便是衙役中也有专司盐务的盐捕。两条巷关系着盐,足可见盐在赣州的地位之重要。古时候,赣州城的食盐之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从会昌筠门岭或南雄运来的粤盐(俗称篓子盐,因用篓子背来),另是通过赣江溯流过来的安徽淮盐,而且以后者为主。在菜市场的对面,有一深宅可通铁盔塘,住着姓蔡的一大户人家。谢宗瑶老先生见过这位蔡先生,甚至记得他的名字叫蔡世信,是清代留下的赣州籍最后一个进士,解放前才去世。可惜缺少传记,我们没有更多的轶事可以介绍,只有其住宅大门额的“市隐之居”几个大字飘逸着一种超脱精神。西大街的东端郁孤台南侧,在清代建有阳明书院及万寿宫两座著名建筑。阳明书院建于当年王阳明讲学处,乃纪念王阳明而为,1933年改为省立赣县女子师范学校,1949年8月14日,并入赣州市师范;万寿宫的作用是“阖郡文武,每逢庆祝,于此拜阙”。


上一篇:陕西省旅游学校
下一篇:蓝田汤峪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