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河开福寺路一侧。长沙市佛教协会设于此。
五代时马殷始建会春园,后马殷之子马希范改园为寺。宋、元、明、清各代曾予维修。清乾隆三十年(1765)、六十年(1795)曾两度毁于火,民国时亦两次修葺。现存建筑具有清代寺院风格。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311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放生池、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东有客堂、斋堂、摩尼所、方丈室、藏经楼;西有讲经堂、禅堂等。山门巍峨共三层,正中横额"古开福寺"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总兵陈海鹏题,两侧石联刻"紫徽栖凤,碧浪潜龙",为嘉庆十一年(1806)韩蔚题。大雄宝殿为全寺主体建筑,面阔五开间,一明二次二梢,石柱,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正脊以琉璃方格砖砌,中立宝瓶,两端以兵书宝剑收尾,四檐角悬风铃,殿内供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泥塑像,十八罗汉像置于东西两壁龛内。自宋以来,开福寺渐具园林风景,寺院建筑融于一体的特点。寺内及其附近紫徽山、碧浪湖、白莲池、龙泉井、鸳鸯井等,相互辉映,为古刹增色不少。清光绪十二年(1886)王运、王行谦等在此组织"碧湖诗社",传为盛事。
1949年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文化大革命"中,开福寺遭破坏,殿内佛像全毁,所藏经书字画散失殆尽。1980年佛教界在人民政府资助下先后修葺山门、大雄宝殿等。1983年,国务院公布开福寺为重点开放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