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矶

归属:鄂州旅游景点 点击:0 

龙蟠矶风景图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此即“龙蟠矶”。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从三国至民国初年,鄂县一直称武昌,长达1600余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让给了江夏)。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积日方去,便赋名蟠龙矶。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后又传说观音菩萨看中这里风水,特来蟠龙矶休养生息。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观音阁元代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嘉靖及清代和民国均有修葺。世事沧桑、屡毁屡修。蟠龙矶石头翘首西望,观音阁突兀在龙头之上,恰似凌空飞来,虚悬于大江之中,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条石垒成,青砖砌就,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有巧夺天工之妙。阁下如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显示出古代武昌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风格独特的创造艺术。

龙蟠矶风景图  观音阁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此公驻节黄州后,清晨立于赤壁矶头,偶望对岸鄂州江心,见石矶轮,古阁耸峙,及至亲临观览,感喟不已,遂欣然命笔。

阁内有一亭二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彪炳。纯阳楼上吕洞宾正酣燃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会心一笑:如此蓬莱仙境,独此公得其所哉?阁内还供有质朴的石雕观音和栩栩如生的八仙塑像。矶上建筑,雕龙画凤,楼阁错落,雄峻巍峨,檐牙高琢。

鄂州故老相传,古时候观音阁能随潮涨落,龙蟠矶上原有两个凹口,说是“神鳖”的两只巨眼,一个出油,一个出盐。后来,阁中一位贪心的道人拿凿子把凹口的口径扩大了数倍,希望出更多的油盐。不料,把神鳖的两眼戳瞎了,再也不出油盐了,观音阁也不能随潮涨落了……。这个故事流传了几许春秋,也无法确考,但只要观音阁存在,它大约还会世代相传,给后人以启迪。

石墙上的几棵古树,原已枯萎缩多年,近年竟死而复生,正舒展着嫩牙初吐的新枝,拥抱春的到来。阁中的那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见底,水位要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这老井、古树和神鳖眼,被称作观音阁“三趣”。

龙蟠矶风景图  古往今来,处于湍流激浪江心中的观音阁,吸引众多游人,或探寻险处风光,或追寻前贤遗踪,或祈祷神庥佛荫,或遥祭屈子忠魂。寅宾楼时时回响着千古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大江之半石嵯峨,石上楼台荡碧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十余年来,鄂州市人民政府注意保护修复名胜古迹,阁中景物修缮一新,陈列有名人字画,备有小舟接渡,游人登临流连忘返。矶上仙鳌眼、古树、老井被称为“三趣”。阁壁间一棵老蔻树,绿荫如盖。阁后壁一口老井寒气逼人,扬子江枯水季节,井水竟能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

天下名阁很多,没有哪一座仙山琼阁像观音阁这样凫立于大江之上,随江水起起落落而沉沉浮浮。入夏汛期,江水上涨漫淹至观音阁,水中之阁若浮于莲花之上,飘逸随波;枯水季节龙蟠矶像一条巨大鳌鱼,浮出水面,宽厚背脊驮着巍峨观音阁,稳立江中。江水一改夏日野性,服贴温顺。偶有船过浪息,半江冬水,依然无语东流。


上一篇:红莲湖旅游度假区
下一篇:文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