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归属:桂林旅游景点 点击:0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桂林雁山,是中国近代早期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杨东莼为首任校长。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于1936年并入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校址在桂林市东灵街、六合路。1942年3月改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8月又改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中央教育部。在抗战期间的1944-1945年,学院的教师学生及家属带着一部分器材,于战乱中历尽艰辛,疏散、迁移到广西三江、贵州平越,直至抗战胜利才返回桂林。1947年1月从桂林迁址南宁,并更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后迁回桂林。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在原广西大学的校址上(桂林市将军桥),以文教学院、理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师范专修科学生和房地产、图书资料以及仪器设备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54年7月30日,学院奉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对换校址,从将军桥迁至桂林王城。1976年5月在桂林市三里店设分部。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建国前,特别是抗战时期,学校云集了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林砺儒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名家荟萃,阵容盛极一时,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我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蒸蒸日上,至今已成为学科较为齐全、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广西现代高等师范学府,并在广西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现有23个二级学院(含一个独立学院——漓江学院)和22个校属研究所。文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被自治区教育厅定为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地区桂林主节点、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也设在我校。学校现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普通本科专业48个,函授本科专业45个,函授专科专业5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学校可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专科生、研究生。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十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6个;有1个实验室被确定为8个首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之一;有1个重点实验室继2002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金源单位后于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金源单位;有2个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广西首批建设的13个人才小高地之一的广西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地项目的共建载体;“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被确定为广西首批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物理等一批学科在广西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的同类院校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雁山校区规划占地3383亩,第一、二期共2071亩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268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实验设备9886多万元。馆藏图书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目前,第三个校区——雁山校区已开工建设。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40000余名,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3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约600名,外国留学生500余名,函授生11500余名,各种长、短期培训学员6000余名。此外,我校独立学院——漓江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3000余名。

学校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资深教授,还有一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在1051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9名,副教授345名;在岗博士176名,在读定向或委培博士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8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4%,居全区高校首位;教师的平均年龄37岁。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8人,广西优秀专家9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8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5人,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10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渐趋合理,出现了“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后劲足”的可喜局面。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良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已经开展的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建设中,学校立项建设350多项教改项目,其中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各类教改立项项目20多项;在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获得国家级奖8项;自治区级以上奖励78项,其中自治区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1项,居广西高校之首。“十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类各级教改立项项目357项,其中国家级立项项目4项、自治区级立项项目79项、校级立项项目276项。学校现有“十五”自治区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至此已有24门课程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课程;有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十五”以来,学校有7种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7种教材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奖,3种教材被确定为自治区精品教材,5种教材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教材。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共14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7项,省部级项目364项。学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254多项(截止2004年),其中出版各类著作502部(截止2004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180余篇(截止2004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2项次(截止2004年)。由于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成绩显著,教务处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高教研究室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科研处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成人教育学院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良好单位”,200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及“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国家文科基地文学科点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23个中文基地中唯一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文科基地。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挑选作为每省一所进入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的高校,最后我校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山东师大、上海师大、福建师大一起被评为良好等级。

学校有出版社、杂志社、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广西物理》等8种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刊物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于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进入北图中文核心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材管理先进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被广西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出版社”。曾3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在全国图书印装质量署优质产品评比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4年连续五年分别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银奖和铜奖。图书装帧设计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2004年中国大学版协组织的“第五届中国大学最美图书”的评比中,在全部80余奖项中获得11个,比例超过10%。在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第六届书籍装帧”评比中,一共获得19个奖项,在全国572家出版社中位居15位,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三。2003年、2004年出版社销售收入分别达1.8亿元和1.7亿元。在教育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大学出版社前茅。

学校拥有涉及出版、印刷、电子、旅游等行业的校办工厂和科技文化产业10家。多年来,学校的校办产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校办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销售利润5528万元,在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的排名中我校产业位居第51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中排名第4位、利润总额排名第2位。我校出版社在全国高校非科技企业收入总额中排名第13位,实现利润中排名第4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及合作,先后与美、日、俄、韩、英、法、德、越、澳、泰、新西兰等16个国家(地区)的11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讲学、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2003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承担“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培训任务的学校之一。我校是目前国内接收越南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建校70多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为国家建设,特别是为广西的教育、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广西中等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大多数是我校的毕业生。

近几年来,教育部领导陈至立、周远清、张保庆、韦钰、王湛、赵沁平等都曾到我校视察指导,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继续教育工程、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相当高的评价。2001年7月1日,我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如今,我校广大师生员工正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广西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文化库和智力库的作用,力争进入全国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广西一流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与研究型综合性地方大学。


上一篇:徐悲鸿故居
下一篇:象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