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以来,中原战乱,江南狼烟,赵宋族人纷纷南迁避乱,经绍兴、诸暨、福州、潮汕及广州、肇庆各地,尔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历尽沧桑。目前仅在高要莲塘一镇,就有赵氏一脉20000多人,与其先祖发祥之地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的赵氏后裔人数亦在伯仲之间。
莲塘镇赵氏家族的始祖赵鼎,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第15代孙,原籍河南省汴梁县,大元大德年间被授予肇庆儒学教授(相当现在的教育局长)。赵鼎先在肇庆城西居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占籍高要莲塘石巷村,为赵氏家族在肇庆的第一世族。赵鼎在肇庆共生有6个儿子,经过500多年的生息繁衍,后人主要分布在莲塘镇的石巷村、上巷村、柑园村、围安村等13条自然村,其中石巷村、上巷村、围安村现在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赵姓人,连几岁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大宋天子”。石巷村现在还保留着赵鼎的故居,里面悬挂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等宋朝18位皇帝以及部分先祖、太后、皇后和忠臣良将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的37幅画像。
在赵氏人居住的村子里,都建有不同规模的赵族祠堂。位于莲塘镇原有“赵氏大宗祠”,但现在已成为“莲塘剧院”。在剧院旁的几棵大榕村下,仍有刻着“赵氏大宗祠”的大理石匾牌,上面还刻有“同治十三年季冬吉旦”字样。石牌已断成两截,据说是30多年前破四旧时砸断的。赵氏祠堂最具规模的是位于上巷村的“导荫赵公祠”,高墙大屋,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墙基为红沙石底。祠堂前还有石级以及古代衙门才有的拴马石等。而在封建时代,只有官居相当位置的人,才能在祠堂的石基铺红沙石底,这是身份显赫的象征。
从祠堂里墙壁上的碑文可以了解到,导荫赵公是肇庆赵族始祖赵鼎的第4代传人,这座祠堂由其5个儿子带头出资兴建。祠堂中的碑文显示,赵公其中一个儿子叫赵满,时任山东省寿张县知县,后迁任南京龙师卫御郎,封八里侯。据村里老人们说,早些年代,村里头还弥漫着浓郁北方气息的宋代文化。高要当地的赵氏后人,有不少人在外创业闯荡,教书做学问,但绝大部分的“皇亲国戚”们还是布衣一族,守着祖上传下来的“一亩三分地”,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的生活。只有在祭祖的时候,他们才会遥想起祖上曾有过的辉煌。史料记载,赵宋族系源远流长,其祖籍为汴梁,先太祖赵盾为春秋时晋国名将,后为权臣屠岸贾所陷害,满门尽遭残杀,唯有孤儿赵武为门客程婴与公孙杵定计救出,终于长大复仇,赵氏从此繁衍不衰。历史上的大戏《赵氏孤儿》即源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