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建于梁开平二年(908年),为福建五大禅林之首。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即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占地25亩,有大小殿堂25座。作为名山大刹,涌泉寺的“三空”(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颇有价值。近代住持园瑛法师,曾任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足见该寺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由山麓循古道入寺,有2145级石阶。1954年开辟公路,机动车现已可直达涌泉寺山门。这里原为一深水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并请名僧神晏来居。神晏曾被闽王加冕为兴圣国师。寺初名“国师馆”,并设寺田,曾达4800亩。最盛时僧众1000余人。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现存主要建筑尚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均为清代及近代重建。这些建筑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寺内藏经殿经橱林立,珍藏明清经版万余方,历代佛学著作近30000册,其中有苦行僧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