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大别山次主峰多云尖(海拔1763米)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白马尖象征着飞黄腾达,多云尖象征着幸福安康,这恰恰应和了当代人类社会的二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顶布满了奇松怪石,东北坡的千年都枝杜娟园,生长着上千棵姿态各异的都枝杜娟,春暧花开,漫山遍野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之程度,举世罕见。
站在大别山的次主峰多云尖,大别山的风光一览无余,群山、云海、天空错落有致,西侧的白马尖近在眼前,西北坡是高山矮栎树植物园,该树种造型古朴苍劲,色泽老辣昏黄,而山南的松树林则郁绿葱茏,生机盎然,这种南北二侧的树种色泽、造型显明对比,形成了一道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观。
在多云尖旁的多云寺旧址,游人在这历史名胜的山颠,可祈求苍天的护佑,感悟神灵的启迪。
白马尖和多云尖山脊相连,裸露的山脊,原本是一条森林防火道,现在却成了一条通天大道,连接着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和次高峰多云尖。游人在白马尖或多云尖稍事休息后,沿山脊从容而下,漫步途中,顾盼南北二侧的景色,自然体会到了大别山名称由来的典故,(李白诗: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连接主峰白马尖主要景点的,是三岔形奇松走廊,三条游道分别从东、西北和西南方向到主峰的最高点交汇。游人在行走途中不时会遇到奇松怪石,大别山主峰最高处的松树,因山高风大,基本上为断头松,躯干顺风势而立,枝叶逆风势而伸,苍劲又不失妩媚,造型之别致,罕可伦匹。
大别山龙井峡
原名龙井河,后改为龙井峡,峡谷中的所有名称均与龙相关,故以龙为主题命名了峡谷中的四个瀑布。
游客从入口处下车,步入林荫山道,漫步中时而穿插激流汹涌,时而巨石挡道,当你来到了一个称为花潭石的去处时,涤荡尘俗的水流,涌溅在泉石之间,涓涓细流盘绕在硕大的顽石上,把你的视线引向河道上的下一水景湘妃池。湘妃池看似水势丰满,隐而不发,内里激情有佳,汹涌澎湃,旁边有一忠厚的金龟,忠实地守护着她,人们戏称金龟守浴。连接着它的是一段山边小路,仅五分钟的路程,游客就来到了龙井河下游的第一个瀑布龙井瀑,人尚未走近,奔腾的水雾扑面而来,约五十米高如柱的水流从天而降,直泄瀑底的龙井潭。瀑布旁是一扇压顶而来的巨石,春季到来时,山泉铺满了石面,顺流而下,似一巨幅蝉冀薄纱。绕道瀑布落水处,就是瀑布的上游,不想走的游人可继续漫步丛林中,每隔一段,总有一瀑布在等着你,有数条水流横溢,似龙戏珠,称为神龙手瀑布,有的似远古帝王的酒樽,称为龙王樽瀑布。游人溯水拾级而上,如不想步行,可随手招一轿夫,躺在轿子上你会悠然自得地落脚在山顶的瀑布下,该瀑布高达七十米高,称为龙门跳。
大别山别水湾
游人从渡口上了木筏游船,木筏启动后静悄悄地流淌在清彻碧蓝的湖面上,水上的大别山奇峰耸立、山峦叠障,游客们在木筏上观赏湖光山色、沐浴阳光雨露、品尝风味小吃、欣赏黄梅小调、品茗霍山黄芽。游览过程中有游人捕鱼吃烧烤的活动,还有上岸游览古村寨霸王寨的活动,这里有蜿蜓曲折的山间小路,跌宕起伏的山峦,石林相间的峭壁,缠壁而过的涧泉,深不可测的峡谷,一碧万顷的湖泊。
大别山四望山
四望寨位于冒顶山顶端,海拔1396米,为大别山高峰之一。清咸丰7年起,太平军与捻军密切配合,转战鄂皖一带,数次占领霍山县城,迫使知县张组迁县治于六万寨。今从嵌砌在南门山墙上的《霍山县正堂张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户目》两碑文中记载,清咸丰11年奉知县修筑此寨。寨墙是用石块垒砌而成,已有部分坍塌。城墙在山脊上,相对高度约6米,宽1.5米,围总长约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墙外侧险陡,寨内稍平,阔处不足百米,狭处30米。寨墙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类碉堡。四望寨于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别山名称由来
关于大别山的名称早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至于大别山名称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较为流行的有这样几个说法:
有人说她得名于李白,相传当年李白登上了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发现山南山北二侧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
另外一个说法来源于地缘学界,据地缘文化学者考证,现在的大别山所在地在远古的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大约20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面开始隆起,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别山。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连绵千余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它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所以叫做大别山。
还有一个说法带有神话色彩,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
大别山历史概况
其实大别山之所以知名度较高,主要原因还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所致。抗战结束后,共产国际认为国共二党应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共产党统治江北,国民党统治江南,显然一直受共产国际排挤时任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的志向决不在此,他要的是彻底打垮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抗战结束后,共产党的主要根据地仅仅是在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北,但是天才的毛泽东竟然在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三年前就开始寻找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的胜负手了,他研究了长江沿线地形,最终惊异地发现,大别山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武汉和南京的正中间,武汉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如派遣一支部队控制住大别山,意味着东可取南京,西可取武汉,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这一天才的发现,具有一招定乾坤的军事价值,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局面也从此进入到土崩瓦解阶段。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8月,毛泽东派遣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开始南下,而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配合,刘、邓率4个纵队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然后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这时刘邓果断作出决策,抛弃所有重型武器装备,自断后路,全速前进。17日,刘邓大军胜利通过黄泛区。此时蒋介石突然意识到,刘邓大军此行并非小股共军南串,而是针对大别山有备而来,他们一旦进入大别山,毛泽东打南京武汉如探囊取物,这时蒋介石迅速集结大批军队围追堵截,但为时已晚,从24日夜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隐身于大别山了。
此段故事史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关于此举对国共二党和未来中国的意义,也许当时只有毛泽东和蒋介石二人知道。事实上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共二党的战略均势随即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国民党统治区日益缩小,共产党的则日益扩大,此后仅二年时间,就结束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而一代伟人邓小平也就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大别山地理概况
大别山地理位置:大别山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与次主峰多云尖(1763米)均座落在安徽省霍山县境内与岳西县的交界处,也正好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的正中间。
大别山地形特征:主峰与周围地区的猪头尖,道士尖、四望山、天鹅尖等海拔1500米以上诸峰,组成长江淮河分水岭。此外,大别山还因其地形丰富多样,峡谷纵横,湖泊映天、瀑布遍地、山高水长,目前大别山主峰景区也已认定为国家地质公园。
大别山植被状况:由于该地区属海洋季风气候,雨水丰富,日照充足,这样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里的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属北亚热带典型的常绿、落叶混交林体系,仅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就有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鹅掌揪、大别山五针松、小勾儿茶等十几种之多。
大别山动物情况:由于大别山主峰地区地域辽阔,植物茂盛且种类繁多,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利于动物繁殖生长的天然动物园。大山里活跃着草鹿、豪猪、野猪、斑豹、灵猫、狐狸、松鼠等动物,珍稀的有娃娃鱼、甲板龟、穿山甲、鹿獐等,鸟类有:长尾锦鸡、画眉、鹞鹰、鹗、百灵、山和尚、八哥、黄莺、白头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