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逛书店的习惯,上小学时为了买小人书几乎跑遍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所有书店。那时的书店不像现在这么多,火车站、蚌埠戏院、淮河电影院附近各有一家“新华书店”,角园附近有一家“教育书店”,二马路市场里还有一家“淮河书店”。前四家现在还在,“淮河书店”却由于地势不好早已关门大吉了。那时的书都陈放在橱窗里,只能看见书的封面,要想一睹那精彩的内容,那就得掏钱。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小人书,我把每日母亲给的买早饭的钱省下来,加上课后和小伙伴们捡废品卖的钱,全都花在了上面。小学毕业时,我拥有了满满一箱子小人书,既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呼家将》、《李闯王》……也有单本的《除三害》、《孔雀东南飞》、《画皮》、《满山红遍》、《平原枪声》、《小英雄雨来》、《童年》、《牛氓》……
上了中学后,小人书渐渐买的少了,学习辅导书渐渐多了起来。那时的作业比较少,有的是玩的时间,可我这个人天生体育差:踢足球跑不动;投篮球投不中;第一次打乒乓球,球没有打到台上,却直朝对手的眼睛急速飞去……因此,我的课余时间大都用在了做“脑力体操”——解课外习题上。记得我买的一本数学习题集是分A、B、C等级的,我最爱做C级的题目,那都是一些既费事又费脑的综合型难题,每当攻克一道难题,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驻笔”四顾,踌躇满志的成功感。
初三时,有一次去老财院旁边的新华书店(由火车附近站临时搬迁来这里,后来搬了回去)买辅导书,买回来才发现竟然是一本高考辅导书。退是不可能退了——书已经盖了章。好在是语文,也能看得懂,就权当提前学学高中的内容。书后有一份84年的高考试卷,我尝试着做了一下,没想到除去作文竟然做了50多分!这件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我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我借来了高中的语数外理化教材,囫囵吞枣的学了一遍。我对于高中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此,后来我念了师范,毕业后直接自学了大学的课程。现在回想起来,错买那本高考辅导书,或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吧?不然的话,我的“高中”将会成为人生中一段遗憾的空白。
我这个人一不吸烟二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逛书店买书。结婚前,除了每月交给母亲一百元(后来增加到两百)保存外,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书上。每遇好书,则倾囊购之。老家的卧室里摆了整整三大书橱,文史经哲,碑帖印谱,洋洋大观。夜深人静,坐拥书城,清茗一盏,好书一卷,穿越时空,和古今中外的硕师贤哲人倾心交谈,探讨人生真谛、生活哲理,共赏山川风物、朝岚夕烟,其心也旷,其神也怡,其中况味惟读书人可以体会的到。
成家后,妻子财权统管,工资统统上交。水费、电费、电话费、银行还贷,柴米有盐酱醋茶日常开销全由她统筹支配,我也乐得清闲。可是逛书店买书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稿费自然由我支配,单位发了奖金,我总是先进书店再回家。每见我带新书回家,妻子总是笑眯眯的要求我“坦白交代”,书已买回,“交代”就“交代”,无非是把剩下的钱如数交上——况且妻子也是一位书迷,只要是她感兴趣的书,她总是第一读者。几年下来,结婚时买的新书橱横七竖八层层叠叠堆满了书,就连壁柜里也腾出两扇改作存书之地。晚上,当女儿睡着后,我和妻子各自拥书一卷,或坐或卧,或拥衾或披衣,任思绪在书中自由的遨游,每遇佳作,奇文共赏析,其情可谓浪漫,其乐可谓融融。
“兰令人幽,梅令人洁,文令人寿,书令人智,山中听泉,月下泛舟,楼里弄笛,惟嗜是书”,此条幅乃我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