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的原则是“安全第一”,但是在户外,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没有哪个户外人敢称绝对安全的,能做的只是尽自己一切能力,让自己远离危险。因此避险的不二法门:不要在不适当的时间和不适当的条件下,出现在不适当的地点。
一、来自自然界的危险:
1、山洪:从这几年发生在南方的户外意外来看,多数与山洪有关,堪称南方户外人的头号杀手。
高发时间:雨季或突发性暴雨时
高发地点:河谷、山谷
避险方式:
a)避免在雨季特别是下着大雨以上的雨势时进入河谷或山谷;
b)学会观察山中的积雨云带,如果发现河谷或山谷上游的山间有低压的乌云时,说明上游有可能下着大雨,要特别小心,必要时选择放弃;
c)雨季刚过之后,不要自以为就不会发生山洪,因为如果上游有水库,可能因刚过的雨季蓄水过大而人为排洪;或者上游有天然的平坝时,有可能因天然的围堰被雨水浸泡后导致崩塌;
进入河谷溯溪时,一方面要边走边留意寻找可以在最短时间高绕离开河谷的通道,另一方面应该随时留意水位及水色的变化,如果出现在短时间内水位突涨、上游突然漂下枯枝败叶、水质突然变得浑浊时,有可能上游出现山洪,应立即从河谷撤出;
2、泥石流:这是一种比山洪更可怕的自然灾害,幸亏在广东一带的山体植被丰富,比较少见泥石流,但万一不幸与之遭遇,可以逃生的机率小得可怜。
高发时间:暴雨时节
高发地点:山体松软且植被稀少的土质河谷或山谷
避险方式:
避免在暴雨中进入山体松软且植被稀少的地方,如果不巧走到山里突遇暴雨,也应立即撤出低洼地段;如果撤退不及,唯一的办法只能想办法攀上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或岩石。
3、塌方:
高发时间:暴雨中、长时间的雨后或长时间的干旱后且有大风时;
应该注意,不要以为只有在暴雨时或长时间下雨后才有塌方(俗称“湿塌”或“山泥倾泄”),其实长期干旱之后又遇大风天也容易发生塌方,俗称“干塌”,而 “干塌”与“湿塌”相比,更难提防(雨中或雨后的塌方一般比较容易觉察,而风起时什么时候会发生塌方的偶然性更多还与地质构造有关),杀伤力更大。
高发地点:山体松软且植被稀少的山壁或风化岩构造为主的山体
避险方式:
a)避免在塌方高发时间进入高发地点,特别是不要长时间停留或扎营;
b)在行进到类似高发地点的地方,要时刻留意上方的山石土质的变化,如发现山石及土质有松动脱落的迹象,应立即撤出。
4、山火:烈 火无情这句话恐怕没人会质疑。山火的杀伤力固然可怕,但最可怕之处却是山火的隐秘性:一方面很多山火是在地上的枯叶下开始蔓延,等发现时已经一发不可收 拾;另一方面,在太阳猛烈的白天,山火就算是发生在身边也不一定可以被发现,当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在山火的包围之中了,前些年香港八卦岭的山难就是一个 例子。
高发时间:干旱少雨、天气炎热或风高物燥的季节、
高发地点:植被(尤其是以草为主要植被)丰富且较干燥的地方
避险方式:
a)在户外绝对强调用火安全;
b)如果发现远处有不寻常的火光或浓烟或闻到有火烟味,就应该马上提起警觉,尽可能向远火端或河谷中撤离;
c)如果山火已经很近了,或已经被包围,应立即用毛巾浸湿捂住嘴脸逃生;但选择逃生方向时,可以选择进入附近的河谷,也可以根据风向,向逆风方向选择火势较小的地方突破火线,进入过火带(如果顺风而逃,永远逃不出火圈)。
5、雷击:
高发时间:雷雨季节
高发地点:高地上、高树下、比较孤立的平地上、宽阔多水的河谷、高压线塔周围以及地下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多雷电区)。
避险方式:
a)避免在雷击高发时间出现在高发地点;
b)如果在山中突遇大雷雨,应该立即关闭所有的通讯工具,撤离上述雷击高发地点,找洞穴、树林中的空地、较矮的树木躲避(应注意,在找树木躲避时,应远离树木高度两倍左右的距离蹲着),实在万不得已,也可以坐在乱石堆之间。
6、瘴气:瘴气是一种统称,实为沼气等足以令人窒息的各种气体。有的瘴气有浓烈刺鼻的气味,但有的却是无味的,令人防不胜防。所幸的是,在广东这一带的山中,除某些特殊的地点可能有瘴气外,一般不会发生,本不想写,但毕竟这也是户外的威胁之一,还是让大家多了解吧。
高发时间:无风、潮湿、闷热的时候
高发地点:地面腐殖层厚且潮湿的密林、空气不流通的洼地湿地或沼泽
避险方式:
进入瘴气高发地点时,要特别留意有无特别的气味,如出现呼吸不畅、胸闷、恶心等感觉,应该给予足够警觉,并原路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