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去年推出的一份“最恶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单”,近日因多家外媒报道再度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去年4月至今,这张单子上共记录了19起典型不文明行为、20名游客事例,其中的一些案例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游客的行为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日前,《旅行社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合并修订,也对文明出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游客因不文明行为被记入黑名单,将有可能被限制出境。
20人被纳入"旅游黑名单",他们都干了啥
交汇点记者经过梳理发现,这20名被纳入黑名单的游客分别来自江苏、北京、上海、安徽、四川、重庆、云南、陕西、湖北、湖南、辽宁、黑龙江共12个省份(直辖市)。
其中四川游客数量最多,有6人上榜。20人的不文明行为主要包括干扰航空运输安全、殴打辱骂导游、攀爬损害景区景观、赴国外旅游干扰当地机场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破坏环境资源等五大类。
而名单中,也有一名江苏籍游客。2014年12月,江苏籍游客王声在南京参加了由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赴泰团队游。在由曼谷飞往南京途中,由于座位调换的原因,他和安徽游客张燕同空服人员发生激烈争吵,并谩骂、恐吓和威胁。因事态危害航空安全,最终导致飞机返航。
图为江苏游客王声
今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将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原先规定的6种不文明行为增加到了9种,主要分为: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新的办法,“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也从最长3年延长至5年。
扩展视频:与原文无关
最严苛“黑名单”能否让不文明行为刹车?
对旅游黑名单的设置,一直以来都很有争议。在网络平台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与反对声音皆有。
有一些网友认为,“每个行业都应该设一个这样的黑名单,督促每一位公民提高自身素质”,“早就该这样了,出了国门丢的是中国人的脸”。也有网友对黑名单的惩罚力度表示质疑。网友“greenman”说:“仔细看了看,这黑名单没什么惩罚力度,起不到对不文明游客的震慑作用。”更有网友表示,“外国人的不文明现象也很多,怎么就没人管?”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这次的游客黑名单制度可谓是近些年来的最严苛规定。根据规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将会存档,必要时这些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游客将被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封杀”。
而省内相关部门目前也已经和国家层面进行联动。江苏省旅游局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交汇点记者,一旦发现符合情况的不文明游客,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核实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上报系统是和全国联网的,不文明游客上榜之后,就是全国监督。”对于网友提出的“老外不文明行为”,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外国游客在旅途中出现不文明举动,也将一视同仁处理,并不存在双重标准。
对于黑名单的执法力度问题,中国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修正的新《旅行社条例》已经把不文明行为纳入到法规的层面,并由国务院颁布这个条例。“这样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就有法可依了,也能对不文明行为起到遏制的作用。”
不只针对游客,旅游从业者同样受约束
在严格要求游客的同时,如何加强旅游从业者的管理也成为旅游黑名单出台的一个争议焦点。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旅游黑名单只是单方面约束了游客,对旅游工作人员的不文明行为却不置可否。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交汇点记者发现,5月底新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到,旅游从业人员被纳入记录的旅游不文明行为有五类,包括价格欺诈,侮辱、殴打、胁迫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或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换句话说,旅游工作人员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也将纳入黑名单。更有业界人士认为,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真是涉嫌价格欺诈、欺骗诱导游客消费,可能还不只是不文明那么简单,还可能违反《旅游法》。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朱丽告诉交汇点记者,“黑名单”出台后需要将其惩罚制裁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才可以发挥作用。“在最初的推行过程中也许会牵扯到多方利益,但万事开头难。就拿出境游来说,如果这样能让国人在国外出行时被尊重、享受到应有的待遇,这都是值得的。”
朱丽说,“黑名单”的推行一方面依靠景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带团出行的旅行社进行出游前的文明礼仪教育,领队或导游也要监督提醒。“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教育。通过教育达到自我文明意识的萌发,使文明旅游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的常识。可能这个过程会较为漫长,但持之以恒,总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