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16年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暨全国铁人三项积分赛侧记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400年前,旅行家徐霞客两登黄山,留下了如此传唱千古的佳句。 黄山由此声名鹊起、名留四海。400年后的今天,依偎在秀美壮丽的黄山脚下,徜徉在水波荡漾的太平湖畔,来自全国各地的铁人三项选手,用自己晶莹的汗水、健美的身影,亲历了徐霞客大师数百年前的波澜壮阔。
6月11日,伴随着中国名岳黄山的蒙蒙细雨,碧桂园•2016年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暨全国铁人三项积分赛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的近600名选手亲身体会了畅游太平湖、登临黄山巅的快意潇洒,也完成了又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大家对于这样一个融大美风景与极致挑战为一体的赛事十分赞赏,纷纷表示,这是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次打铁经历。
“画面太美不敢看”
黄山,用最美的山水赛道,献给了最酷的打铁英雄。
面积88平方公里的太平湖,是闻名遐迩的“黄山情侣”,它湖光山色得天独厚,青山起伏连绵,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当代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曾赋诗赞美道:“偎依黄山下,却似漓江水,山青水更绿,悠悠魂梦美”。两天赛事的游泳赛段,选手们都要跃入清澈碧透的太平湖中,畅游在澄净如镜的湖水里,宛若徜徉在梦幻世界,身心都得到了释放和享受。
从太平湖中起身,选手们跑上皇冠大桥,面对烟波浩淼的湖水,在如画的风景中骑上自行车,踏上了人在画中行的下一段行程。参加首日全国积分赛的选手沿途经过鸟语花香的田园、绿树青葱的山岗,来到黄山区政务新区广场,并从这里踏上了换项跑步的赛道。在平整的柏油马路上折返,沿途欣赏精心雕琢的城市红花绿叶,经历了汗与累洗礼的选手们最终迎来了胜利时刻,高举双臂冲过终点。
而第二天的国际精英赛在烟雨朦胧中展开,早上7点30分,黄山区区委常委、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太平湖镇党委书记王骏华鸣笛宣布比赛开始。选手们从太平湖从畅游1.9公里后,冒着细雨骑行90公里,穿过青烟薄雾中的乡间公路,山间的葱翠在雨幕中呈现出另一番画卷美景。随后,选手们来到位于黄山北大门的换项区。他们不顾身上雨水和汗水的交融,放下自行车,穿上跑鞋,背上水壶,有的还带上了手杖,开启了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前10公里,他们奔跑在平整干净的盘山公路上,旁边溪流滚滚,松竹青翠,选手们宛若梦游般前行。后10公里,急剧的台阶爬升让选手们感到极度疲劳,但周围云雾缭绕、仿佛身在仙境的画面感又让他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已同时获得大铁和半程大铁两项世锦赛决赛资格的国内铁三名将李鹏程抵达终点后,虽然有些疲劳,但还是难掩一脸兴奋:“这是非常难忘的一场比赛,以前我参加过不少赛事,就想找一场更有挑战性、更刺激的比赛,今天这个难度真是刺激到位了。”曾在日本北海道体验过226公里大铁赛事的威海铁人徐海作为接力组队员第一个爬上北海的终点,他连声赞叹,“黄山赛道景色太美了,尤其是最后几公里,真是享受,怎么看都太美了!”
政府支持很给力
黄山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是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首个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黄山风景区也声名显赫,曾荣获全球首个世界优秀目的地景区,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参与制订《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黄山旅游集团连续7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2015年黄山市旅游接待量46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
如今,黄山市以“旅游+体育”的方式,迎来了国内外铁人三项的精英级选手。碧桂园•2016年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暨全国铁人三项积分赛的举办,正是响应了国家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战略,打造了一个融合当今最为时尚体育运动以及最为秀美景色的高端体育赛事品牌,带动了黄山、太平湖周边地区体育产业链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黄山、太平湖地区知名度,优化周边地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作出了贡献。
作为本次比赛的主办方之一,黄山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对赛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赛前多次进行研讨,召开赛事专项筹备会议,从赛事管理、媒体宣传、交通安全、信息技术、食品卫生、医疗救护、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多角度、全方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各工作组,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以确保保障到位。据统计,赛事期间,当地相关部门出动警车88辆次,1106人次为赛事安保服务,先后累计共封闭赛道191.5公里专门提供给赛事使用。医疗救护方面,当地为赛事共出动救护车17台次,医疗救护人员74人次。
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方文辉表示,太平湖已是第三次举办全国铁人三项赛,衷心希望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赛能在大家的共同呵护、精心培育下,尽快成长,使之成为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和太平湖休闲运动特色小镇的响亮品牌。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长荫也表示,全国铁人三项赛已经携手黄山区走过了三年,这对于展示美轮美奂的黄山风韵,提升太平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黄山区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必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黄山区要以铁人三项为抓手,做精、做深太平湖体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真正利用体育产业来发展黄山旅游,繁荣黄山经济,造福黄山百姓。
企业助力很到位
作为碧桂园?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的冠名商,碧桂园集团对此次赛事给予了大力支持。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朱剑敏表示,“玄铁百炼,山水极限”,铁人三项是一项融入自然、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健身体育赛事,而本次碧桂园•2016年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赛更具有致命的美、极致的酷、极限的难三大特点,是中国海拔落差最大、难度最高的铁三赛。
他说,碧桂园在业界一直享有“铁军”盛誉。经过20余年的不断锤炼,日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6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碧桂园已成功迈进世界500强行列。同时,碧桂园2016年上半年销售业绩已突破千亿,雄踞全国房企前三甲,并在全球房企中名列前茅。碧桂园是一家敢为天下先的企业,此次冠名黄山铁三赛让碧桂园成为中国首家力挺国内高规格铁三运动的龙头企业,“我们希望推动一个世界运动潮流在中国开花挂果,进而为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还为本次黄山铁三赛注入了扶贫公益元素,凡参与碧桂园•2016年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暨全国铁人三项积分赛的选手每完成1公里距离,由碧桂园杨国强主席、杨惠妍副主席创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都将捐献出5元用于扶贫公益项目,“5”这个数字代表着铁人道路上的坚韧、奋斗、挑战、自强与大爱等五种精神,这项公益善举也是为了传递铁人精神与社会大爱。
服务团队太敬业
铁人三项赛事尽管相比马拉松赛事规模较小,但准备工作却复杂得多,起点、终点和出发区、换项区都需要专门的区域,赛道沿途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人员。据组委会统计,本次赛事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援者团队为赛事服务。赛事还邀请了国内一流的保障团队“第一反应”从戈壁比赛后直接转场来黄山驻守现场,为选手们提供了高端的赛事保障服务。为了让选手们能够完整体验黄山、太平湖全区域的风景,组委会在赛道设计上动了很多脑筋,不仅设计了国内海拔落差最大的跑步爬山赛道,而且也不厌其烦地在两天两场赛事中分别设立了两个换项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别出心裁地把第一换项区设在起点附近的皇冠大桥上,开创了国内铁三赛事在大桥上换项的先河。选手们从太平湖中起水后,可以在桥上远眺一望无际的湖水,在一片烟波浩淼中踏上锁鞋,开始下一段自行车的征程。
由于两天的赛事线路有所不同,也给换项区设置准备工作带来不小难度。首日全国积分赛上,组委会在黄山区政务新区广场封闭了4300平方米的区域,搭建了完善的选手换项区、冲刺区和赛后休息区。为应对炎热天气,他们还贴心地为选手准备了西瓜、冰袋、赛后餐包、饮用水等赛后所需物品。而第二天的国际精英赛第二换项区则设在黄山北大门,比赛时正逢暴雨,工作人员冒着大雨按时搭建起所有工作需要的场地。设在黄山北海的终点则更为艰苦,所有的帐篷、背景板、拱门、护栏、桌椅等物资,都是先用汽车运到索道站口,通过缆车运到山上,再从山间的索道站经过人工肩挑人扛,从台阶拾级而上,搬运到两公里之外的北海终点区域,再一点点搭建起来。当运动员们艰难而荣耀地踩上终点线时,他们的每一份自豪背后都隐藏着赛事服务团队大量的艰苦和付出。
为了保障比赛,平时游人如织的黄山风景区做出了最大努力,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副主任裴斌介绍说,这次比赛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共同努力,光是保障救援团队,黄山风景区就出动了300余人,在景区赛道沿途设立了12个补给站点为运动员服务。“黄山不仅有好的景色,更要通过体育赛事进一步展示黄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以‘旅游+体育’的概念促进黄山品牌的推广,”他说。
本次赛事服务团队还把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组委会特地为观赛的家属提供了从起点到第二换项区的免费泊接大巴,为所有媒体、家属提供了黄山风景区的门票和索道票,方便他们观赛。很多选手冲过终点之后,都兴奋地跟随前来观赛的家人上到光明顶合影留念。参加国际精英赛的女选手还更有一番惊喜,获得前三名的女将除了完赛奖牌、毛巾、奖金之外,竟然意外地得到了一条由组委会特意订制的TIFFANY项链,这让女铁人们喜不自禁。
两天的黄山赛事,终身难忘的美景和体验,让选手们回味无穷,依依不舍,大家都特别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也期望明年的黄山极限铁三赛事能够更加精彩。黄山极限文化体育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本次组委会赛事总监白云峰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对这项赛事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次在运营铁三赛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赛事也得到了选手们的肯定。“这次办赛最大的感受是体会到了体育跟每一位普通人之间的联系,它能够让人更加积极,充满活力。下一步我们的团队将加入更多创造性的元素,打造一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铁人三项系列赛品牌,让铁人三项和体育运动传递出一种自我挑战的正能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