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书松村南宁干顶东坡上,距香格里拉105公里,距奔子栏23公里,滇藏公路从寺后而过。噶丹·东竹林寺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本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字址在新寺西北约3公里处,曾因每年为皇帝举行祝寿法会一次,享受皇粮大米100驮(后减半)。
清康熙十三年,与德钦林、红坡羊八景林同时被藏传佛教格鲁派兼并,改宗格鲁派。清康熙十五年,五世达赖赐寺名为噶丹·东竹林,属格鲁派大规模兴建的康区十三林之一。经大规模兴建扩建后,东竹林寺成为德钦县境内格鲁派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成为康南地区宗教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清康熙年间的东竹林寺,名声远扬。当时,昌都活佛帕巴拉·米榜格列甲措到该寺传教,并为该寺向清朝廷呈状,要求允许东竹林寺为皇上举行祝寿活动,皇上给予应允,并每年赏赐该寺百驮大米。此后,历代皇帝在财经、供品及特殊招帖、匾额、封诰等方面给东竹林寺诸多关照。五世达赖期间的扩建,也多由国库赐银。当时,寺内建成了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经堂大殿。大殿建筑和陈设引人注目。大殿正中的铜瓦殿内金光灿灿的五座镀金宝鼎佛光闪烁,还有强巴佛殿、护法殿、白伞盖母殿、如来殿、佛塔殿、藏书院、印经院、万万咒轮堂、斋戒堂等设于大殿内,使大殿气势和威力显而易见。大殿周围环绕着8所活佛静室和300多所僧舍。
从清朝开始,东竹林寺内的珍贵文物越来越丰富。很多珍贵的佛像、经典、佛塔、唐卡、法器集中于寺内。堪称稀世珍宝的有弥勒法轮佛像、红铜镀金白度母像、三世诸佛像、文殊菩萨像、特大堆绣唐卡阎罗王群像、十六罗汉像、十七幅“班禅历生传记”刺绣、《释迦百行传》等。1943年,东竹林寺最大的佛像——弥勒佛像制造竣工,此佛像为红铜镀金像,有三层楼高。
只可惜在十年浩劫中遭到极大毁坏。1985年,迪庆州人民政府和中甸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东竹林寺。1986年10月,班禅大师亲临捐款,1987年,该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后的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书松村南面,依然不乏庄严神圣而又金碧辉煌的格调。其整体布局与松赞林寺一样,建筑群落依山势叠垒而上。主殿辉煌庄严,僧舍拱卫四周,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凝聚力。
新寺建筑井然有序,远远望去,平顶楼房鳞次栉比,严然一座城镇。位于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棵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之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俗称师徒三尊),两旁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普贤等佛和菩萨像。二层新塑的强巴佛高68米,释迦牟尼佛殿的佛像高105米,铜质鎏金,佛冠及前胸镶满珍珠宝石,系拉萨色拉寺所赠。东竹林寺还珍藏着一幅长达8.5米,宽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供香客观瞻礼拜。
因每日仅有中甸一德钦对开班车各2辆从寺外经过,一般不在此逗留。旅游者最好自备车辆,以奔子栏为食宿点,晓行夜归。或在寺院参观后驱车直往升平镇。包车相对较好,车程中甸-东竹林寺13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