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属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两校于1972年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现有金花校区、曲江新校区和莲湖校区三个校区,均位于西安市区内,共占地1400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自建校以来,已有7万余名学子从学校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其中涌现出众多德才兼备的学者、工程师和企业家,历届校友对社会的杰出贡献使西安理工大学驰名全国。
五十多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现已成为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水利水电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23个科研院所, 15个实验中心;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推广中心和2个质检分中心。学校是我国首批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22个博士点,44个硕士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53个本科专业,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并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诸多学科中,“水文及水资源”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西安理工大学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是全国33所首批同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9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西安理工大学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和“人才引进工程”,在全校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培养“百名青年学术骨干”和“百名青年骨干教师”,教师队伍增加了300余人。随着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加入,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学历层次结构发生变化,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西安理工大学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名,其中近60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学校先后选派了700余名教师前往美、德、日等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和交流访问。
西安理工大学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500余人,博士、硕士及其他各类研究生近4000人。2005年学校在全国30个省(市区)共招收3700名本科生和900名高职生,涵盖理工、文史、外语和艺术4个科类。200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海军国防生。
西安理工大学投巨资进行校园建设,以适应学校规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累计完成基本建设工程2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金花校区近10万平方米的新校舍拔地而起。计划占地950亩、按万名学生规模规划设计的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作为陕西高校新校区的首项省级重点建设工程,一期已顺利完成并于2001年正式使用,二期项目正在顺利进行。2002年以来,全校新增教室面积近25000平方米,新增座位15000余个,新增实验室面积26000平方米。在加快基本建设步伐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近年来共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200余个,新增和更新实验装备9700余台套。
“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激励着西安理工大学坚持从严治校,不断创新。西安理工大学遵循办学规律,严格规范地实施教学管理,坚持求真务实,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的知名度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按照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西安理工大学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按照面向21世纪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任课教师。同时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形成了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西安理工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教学优秀的标准全面加强教学建设。为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强化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职能,建立了有效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教学秩序保证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务处”称号。
西安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的“构建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高等数学、物理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等竞赛活动,2001至2005年期间,超过万名学生参加了此类竞赛,共有850余人在这些竞赛中获得各种奖项。2004年学校扩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创新实践平台。在2001年第七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参赛成绩在全国并列第17位,在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团体总分200分的成绩在全国1000余所参赛高校中并列第13位,并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2004年,在西安市首届软件设计大赛中学校获金奖1项,银奖3项,并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部分专业招收六年制本硕连读生;从2004级开始,学校教学管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每年实行2次毕业生派遣工作;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三门基础主干课上开展分级教学;学校开设辅修专业和200余门选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读;允许一年级学生成绩优秀者重新选择专业;体育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所爱好的体育专项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科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硕士点覆盖了所有本科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覆盖面也较广,学校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这些都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前景。西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高,同时西安理工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结合紧密,因此,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省属高校前列,2004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6%,就业去向也较为满意,学校多次被国家有关部委、陕西省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西安理工大学文化体育设施比较完备,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在全国和陕西省的各类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屡获嘉奖。学校游泳队多次代表西北和陕西高校参加全国比赛,多次获得男子甲组团体冠军、女子甲组团体冠军、女子乙组团体亚军的优异成绩,共40次打破全国大学生游泳记录,获得金、银、铜牌88枚。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能锻炼,学校被教育部评为“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学校交响管乐团是陕西省高校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支大学生文艺社团,目前编制60余人,近两年已成功地举办了数十场音乐会,并获得多项比赛奖项,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科技文化艺术节,到2004年已举办了14届,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西安理工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对外技术服务,具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科研领域涉及材料、电子信息、电气、能源、自动化、计算机、印刷等高新技术学科和机械、水利、土木、管理科学等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学校主持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研究及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973”计划项目逐年增加。2004年学校科研和科技产业收入双双突破亿元大关,科研到款位于省属高校第一。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工作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高校前80名之列。
自1996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486项,发表论文、专著8760余篇(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2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学校的机械工程、水利水电、电子与自动化、管理工程、材料科学、印刷包装等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学校转化科技成果10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主动适应向开放型大学转变,西安理工大学已和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协议,有的专业实行中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学校聘请美、德等国的21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外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中有8人受到国家和陕西省政府的表彰。在回国留学人员当中,不少人成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或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多名教授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秦砖汉瓦铸就中华文明历程江河行地,汉唐雄风抒写民族精神基业薪火传承。阔步前进中的西安理工大学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综合性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精神的指导下,正在规划和提出2010年学校的发展奋斗目标,使学校在实现向大规模、综合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