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居

归属:湘潭旅游景点 点击:0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冲,距长沙市104公里,又名上屋场,座落在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山冲中。房屋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这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

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指两家合用的堂屋)。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于是,这栋房子和里面的家具,又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

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1920年5月5日,毛泽东为扩大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领导在上海的湖南学生代表进行驱张斗争。当时,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

民厚里一头通哈同路(今铜仁路),一头通安南路(今安义路),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大门为普通的排门,底层前半部是店堂,后半部右侧为灶间,左侧为小天井。店堂与灶间之间是楼梯。顺梯而上,前楼是宽敞明亮的正房,房外有一个小阳台,后楼为一小亭子间,上有晒台,有尖头木栅栏与邻居相隔。房间里的门、窗、楼梯、壁板等都漆成暗红色。

毛泽东到上海后,很快就租到了这幢房子。他本人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正房,房内有两张单人木板床,毛泽东的床铺横放在落地长窗下,床头有一张方形茶几,上面堆放着各种报刊。小阳台上放置一张藤睡椅,毛泽东常坐在上面看书。不久,先到上海的驱张代表团成员李思安搬了进来,住在灶间。楼下店堂不住人,供吃饭和会客、开会之用。靠近楼梯的地方,有一圆形柴炭风炉,炭篓放在楼梯底下。所有家具,都是东租西借凑合起来的。

当时,住在这里的毛泽东,生活十分简朴和艰苦。他们3人每人每月才3元零用钱,常常吃蚕头煮米饭和青菜豆腐汤。为了贴补生活费用,毛泽东在这里为别人洗衣服,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洗衣服不苦,只是因为接送要搭电车,洗衣服所得的钱又转耗在车费上了。”在沪期间,他继续不断地为驱逐占据湖南的北洋军阀张敬尧而奔走疾呼。

毛泽东利用暂居上海的机会,还积极开展活动。到沪后第三天,即5月8日,他和旅沪的新民学会会员一起到南市半淞园(今半淞园路480号内,原址在抗战中被毁)召开会议,欢送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毛泽东认为,他还是应该留下来多研究中国,取消了赴法勤工俭学的计划。

毛泽东还专程拜访了正在同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问题的陈独秀。他后来在延安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这次见面时说:“这是我与陈独秀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在北京。这次我和陈独秀讨论了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的生活中,这是一个转变时期,可以说陈独秀对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到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某种程度地也在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从这以后,我自己也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6月,张敬尧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和湘军的逼迫下退出了湖南。由于形势的变化,促使毛泽东放弃了留苏的打算,7月上旬,在送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后离沪返回湖南长沙。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中央局秘书兼组织部长的毛泽东到上海主持中央局日常工作,住在闸北香山路公兴路口的三曾里(现象山路公兴路口)中央办公处。

三曾里距上海北火车站仅一两里路,里弄内仅3个门牌,故称“三曾里”,其中一所房子由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农工部长王荷波出面租下,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和孩子,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和孩子以及罗章龙一家共10口人居住在这里。为了隐蔽起见,这三家对外称“王姓兄弟”一家人,向警予为户主,所以,这里又被人称为“三户楼”。

这是一所普通的两底两楼的弄堂房子,楼上、楼下共八九间房子,毛泽东一家住在前厢房,三户人家合吃大锅饭,伙食由向警予管理。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近3个月,他以“报关行”(即帮人填写外文表格到海关去报税)职业为掩护,主持着中央局的日常工作。1923年,为了推动开展与反动军阀赵恒惕的斗争和筹建国民党湖南总支部,毛泽东举家离沪返长沙。

1924年1月,毛泽东从湖南到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回到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主任等职,这次,他居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今威海路583弄7号)。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2岁的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
云兰坊7号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楼上厢房,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毛泽东的住处简单朴素,靠墙放着一张木板床,上面罩着一顶细布蚊帐,床边安置着一张给岸青睡的宁波式小摇篮。窗下是一张三屉书桌,当时,毛泽东患有神经衰弱症,体质很弱,可是,白天他仍坚持到环龙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办公,晚上除偶尔到上海大学去演讲外,都在这张书桌上伏案工作至深夜。在房间中间,还有一张方桌和几只凳子,杨开慧除了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操持日常家务外,还常在这张方桌上协助毛泽东收集资料、誊抄文稿和进行校对工作,有时还抽空到小沙渡(今曹家渡)的工人夜校讲课。一直到1924年12月,毛泽东因病结束了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带家人返湖南休养。

三曾里的旧址在1932年“一·二八”抗战中被日机炸毁。威海卫路云兰坊的旧址,现为居民住房,是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