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是我国佛教著名的宗派——净土宗的发祥地和中心。 玄中寺坐落于山西省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中。据《山西通志》和存于寺内的唐碑记载:“时大魏第六主皇帝延兴二年石壁寺昙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方成就。”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因地处山陡如壁的层峦叠嶂之中,所以叫“石壁玄中寺”,也称“石壁寺”。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重修后,改称“石壁永宁禅寺”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九年(635年)亲临拜谒,瞻仰礼佛门唐开元九年(721年)玄中寺以佛教律宗道场出现,建立了“露天碍义坛”,和当时的西都长安“灵感坛”,东都洛阳“会善坛”齐名,合称全国三大戒坛。 据记载,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高僧昙鸾在玄中寺创立了佛教净土宗派,并著有《往生论注》等书。唐代时,日本高僧圆仁来中国学习佛教的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同时也学习了净土宗教义,从此中国佛教中的净土宗就传刮了日本。以后,日本高僧源空(号法然)开创了日本净土宗,其弟子源信(号视鸾)又开创了净土真宗。这两个宗派的信徒、弟子都称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等为祖师,把玄中寺视为祖庭。凡日本这两个宗派的佛教弟子来中国参观、访问,都要到玄中寺进香。因此,玄中寺又成了中日 文化交流的纽带。 据寺内碑文记载,玄中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落成于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曾赐名“石壁永宁禅寺”;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宪宗又赐名为“龙山石壁永宁寺”。随着皇家对玄中寺的重视,该寺院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扩建,香火也十分旺盛。之后,玄中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磨难,历尽沧桑。 据载,北魏名僧,被称之为“神鸾”的昙鸾大师晚年来玄中寺任主持,继净土宗祖师慧远之志,在此宣扬净土教义,其死后,弟子道绰、善导继任主持,并在此正式成立净土宗,玄中寺成为净土宗的中心。后经善导大师向东传人日本,在日本也成立了净土真宗,并建立寺庙,称为“枣寺”。之所以称之为“枣寺”,据说枣寺内所种的枣树的种子是从玄中寺带回去的。日本的净土真宗尊奉善导大师为“高祖”,视玄中寺为“净土祖庭”。从此,玄中寺在海内外闻名遐迩。宋、元以来,’玄中寺曾多次毁于兵火,每次重建又 多有扩建,至元代成宗年间(公元1295-1307年)极盛时,寺庙除本寺外,还下辖40院,方圆近80公里,明清后,逐渐衰微,特别是清末连年战争,僧徒四散,寺院荒芜,原有的李白题刻及其它珍贵文物也被窃走;清同治、光绪年间,主要殿堂又皆毁于大火。建国后,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善法殿、万佛殿,千佛殿、天王殿,东西配殿等莫不金壁生辉,重放异彩。 玄中寺获得新生,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五十年代起,各级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玄中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不仅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等主殿,还修建了祖师堂、禅堂院等建筑。 纵观整个玄中寺,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沿轴线平行排列,将寺院自然地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大雄宝殿居中,两边各建配殿。大殿东西各建有一处小配院,配院前建有东西配殿,两厢平行排列,形成了一个雅致、大方、完整的院落。 天王殿:是寺内现存最古的建筑物,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Ⅱ印5年)。殿内正中供奉着汉化弥勒,俗称“大肚弥勒”,据《宋高僧传》、《佛祖万代通载》记载,大肚弥勒和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布袋和尚,真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时吴越奉化人。契此在世时,常常杖背一布袋人市,人称“布袋和尚”。他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似疯癫。据说,他算卦极准。临终前,他端坐于岳林寺盘石山,说了一段传经中的唱词:“弥勒真弥勒,身份百亿处,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人在名寺圣刹处,多塑他的形象。弥勒之所以受人尊敬和欢迎,正在于大肚弥勒笑口常开,不为烦事所扰,只求为民造福,使人开心。正如一对联所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在弥勒佛的两侧供奉着汉化四大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职“风”,与剑锋谐音;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职“调”,琵琶能调弦; 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手把混元珍珠伞,职“雨”,伞能求雨防雨;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有缠龙,职“顺”,龙能屈、能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则国泰民安。 万佛殿:面宽五间,是典型的歇山式建筑,大殿内的佛像或端坐或站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大雄宝殿:进入第二进院,面前是一座宏伟的大殿,上书“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各位团友知道为什么叫做“大雄宝殿”吗?其实,这个名称带有很浓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文化色彩。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印度文化中,“雄”是大智大勇的意思,如“圣雄”、“大雄”等等。这里的“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像大勇士一样对一切大无畏。大雄宝殿为玄中寺的正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另外,还有善法殿、千佛阁、东西配殿,建国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现今莫不金碧辉煌,重放异彩。 玄中寺虽历经沧桑,文物散失颇多,但是经各方的努力保护,现今所藏文物也初具规模。主要有明代的原物单孔牌楼,北魏、北齐年间的造像、石刻碑、佛幢,唐代高氏碑,宋明两代的铁佛,明代木雕佛像和元代忽必烈亲笔所书的蒙文白话碑等,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1-7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