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石符号(ISOM2000)
1、不能通行的陡坎: 不能通行的崖壁、采掘场或土质陡坎用0.35毫米粗的线段和指向陡坎降落方向的短线表示。符号要表现出从陡坎上缘至陡坎下缘的全部范围。如果相对而立的陡坎间相距很近,短线可以省略,如两个陡坎间的狭窄通道(通道至少要用0.3毫米粗的线段表示)。为了表现细节,短线可延伸到与陡坎下缘接壤的面状符号中。当陡坎直接插入水中,不能在陡坎下沿水面边缘通行时,省略岸线或延伸短线显著地越过岸线。 2、岩峰、陡岩: 对岩峰、宽厚的陡岩或特别大的巨石这类少见的特征要依其平面形状表示,不带短线。 3、能通行的岩壁: 表示低矮垂直的岩壁(最小高度1米)时可以不用短线。如果等高线不能清晰地表示岩壁降落方向,或为了提高易读性,要沿着岩壁降落方向画出短线。为了改善易读性,用不带短线的线段表示能通行的岩壁时,线段的两端可用圆头。 4、岩坑: 可能危及奔跑者的岩坑、洞或矿井。定位点在符号的重心。符号的定向朝北。 5、山洞: 山洞用与岩坑相同的符号表示。表示山洞时,符号的定向要朝向坡面降落方向。符号的重心表示洞口的位置。 6、石头: 显眼的石头(最小高度1米)。每个表现在地图上的巨石都应该能从实地中直接地识别出来。为了显示大小明显不同的巨石之间的区别,可以将符号放大20%(直径0.5毫米)。 7、巨石: 特别大而显眼的石头。巨大的巨石要用符号岩峰、陡岩表示。 8、巨石地: 大石块太多而不能在图上单独表示的被石块覆盖的区域用朝向随机排列,边长比为8:6:6的实心三角形来表示。至少要用两个三角形。可通行状况用三角形分布的密度表示。为了表现两块大小明显不同的巨石地之间的区别,可以将三角形扩大20%。 9、巨石群: 一小群显眼的大石头,它们非常接近地群集在一起而不能在图上单独表示。符号为其中一个角朝北的等边三角形。为了表现两群大小明显不同的巨石群之间的区别,可将符号扩大25%(1.0毫米)。 10、石头地: 影响通行的多石的或多岩石的地域要表现在地图上。点要随机分布。点的密度取决于岩石的数量。至少要用三个点。 11、开阔的沙石地: 没有植被,只能慢跑的松软沙地或砾石、碎石、沙石地。开阔而易跑的沙地用开阔地表示。 12、露岩地: 露岩地表示没有土壤和植被覆盖的,可奔跑的岩石区域。被草从、苔藓或其它低矮植被覆盖的岩石区域用开阔地或者半开阔地表示。 二、水系符号
1、湖: 大面积的水体用网点表示。小面积的水体要用纯色表示。黑色的岸线表示水体不能通行。 2、池塘: 在地图上面积小于1平方毫米的湖泊或水塘。省略岸线。 3、水坑: 有水的坑或太小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水体。定位点在符号的重心。符号的定向朝北。 4、不能通行的河: 不能涉水通过的河或运河带有黑色的岸线。岸线在可涉水通过的地方断开。 5、能通行的水道: 可涉水通过的水道,最小宽度2米。宽度超过5米的水道要依比例尺表示。 6、能通行的小水道: 宽度小于2米,可涉水通过的水道(包括较大的排水沟)。为了改善易读性,沼泽中的沟渠要用能通行的水道表示。 7、间断性小水道: 只可能间断有水的天然或人工的小水道。 8、细沼: 不能用沼泽符号表示的狭窄的沼泽或细流(宽度小于5米)。 9、不能通行的沼泽: 不能通行的或对奔跑者有危险的沼泽。符号用黑线围绕 10、沼泽: 能通行的沼泽,通常有明显的边界。为了表明沼泽地的易跑性和通视度,本符号要与植被符号配合。面积小的沼泽要与凌乱开阔地或有零星树木的凌乱开阔地符号配合,为了改善易读性也可以与开阔地或有零星树木的开阔地符号配合。 11、不显眼的沼泽: 可通行的,不显眼的或季节性的沼泽,或沼泽向硬地过渡的区域,通常边界不明显,沼泽地上的植被与周围相似。为了说明沼泽地的易跑性和通视度,本符号要与植被符号配合。 12、井: 地面上清晰可见的井和不能流动的泉。 13、泉: 溪流的源头,有明显的水流涌出。符号的开口朝向水流方向。 14、特殊水体特征: 小的特殊水体特征。符号的定义图例中说明。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5-1-10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