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佛教寺庙。亦称斯瓦扬布佛院。在首都加德满都都郊外斯瓦扬布山顶上。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也是尼泊尔开展国际佛教交流的中心。据传佛祖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并收1500弟子。 主体建筑佛塔,塔基纯白,塔身金黄,华盖宝顶高耸,庄严雄伟,被誉为尼泊尔佛塔建筑的典范。第一层塔基建在一宏大白色半球上,均有三重檐的金门金顶佛龛,内供着5个大如来金佛。第二层是一截镀金的方形砌石建筑,其4面,绘着4双巨眼,象征佛陀目视4方,警示世人。两眼间的第三只眼,代表智慧,眼下似问号的第三号眼,是尼泊尔文数字1,是和谐一体之意。第三层是层层递减的13个铜制圆盘,叠呈圆锥形,表示13层天界之意,上刻佛像和图案。第四层是象征日、月二光的两层圆轮。第五层塔顶衬托着一个结构繁复的巨型华盖,四周悬垂数十挂铜质透雕的华幔,每挂下悬小铜铃。华盖上面竖起高达数米的铜质镏金宝顶,称为塔刹,阳光照耀,金光闪烁,四周云雾缭绕,背后青山围屏、似仙山琼阁。庞大白色半球体有铁栅环绕,铁栅上各挂铜铃,黄昏时刻,教徒们绕塔祈祷,并转动铜铃丁当作响,给人们增添神秘色彩。此即为“柴特亚”式佛塔,为世所罕见。所分5层中,第一层圆形、第二层方形、第三层三角形、第四层伞形及第五层螺旋形,分别代表水、地、火、气及“生命的数理化”,在佛教中称“四大和合”,以表示万物的组成。传说文殊师利即因闻说这里有光芒四射的斯瓦扬布,即大梵天佛像,故从中国五台山前来参拜。当时加德满都河谷为一湖泊,文殊劈山放水,化湖泊为盆地。文殊的弟子尚蒂师利原为国王,后出家皈依。尚蒂师利将熠熠闪光的大梵天佛像覆盖起来。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尼泊尔,曾代表皇帝将极贵重的黄袍赠给斯瓦扬布佛院。 斯瓦扬布佛塔周围、密布着许多大小庙宇、经塔、神像和经轮,形成一个宏伟的佛教建筑艺术的结集。佛塔前巨大的天鼓上,置有一巨大的铜质金刚,是一个哑铃状的武器。天鼓四周刻有鼠、牛、虎等12属肖的精致浮雕。金刚和天鼓建于17世纪中叶,是佛院的珍贵文物。 佛院西面有阿难陀库蒂寺、一座高大的白塔,释迦牟尼佛祖的舍利放在塔前的洞穴里。每逢佛陀诞辰,就从地下将其取出,供人参拜。山坡上有文殊师利菩萨庙,岩石上并有一双传说是文殊留下的足印。佛院西北面有一幢建筑,名尚蒂普尔,意为“幽层”,是古代大乘金刚教祖尚蒂卡尔冥想悟道之处,佛院北面有50年代新建的大乘教喇嘛庙,高近7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供奉在大堂基座上。1957年周恩来总理参观佛院时曾捐款给此庙。佛院东北有金顶二重檐的哈里蒂庙(哈里蒂为斯瓦扬布佛塔的保护神),还有建于14世纪的斯瓦扬布寺和建于18世纪的不丹式喇嘛寺,寺内供有东、南、西、北、中五佛贴金像、佛院东面有两座高耸的塔式建筑,为阿难陀普尔寺和普拉塔普普尔寺,是300多年前普拉塔普?马拉纪念王后阿难陀?普丽娅所建。寺外刻有大乘金刚教的4尊守护神像,其面分别为鸦、夜莺、狗和猪,为尼泊尔雕像艺术中的新颖创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1-7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