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昙华林名称来历 昙华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相通,故名。 昙华林的历史——“一部活的武汉近代史书” 明清时期,昙华林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昙华林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昙华林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1920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21年,在昙华林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5-1-10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