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关帝庙大殿位于广饶县城内西北隅(现广饶县博物馆内)。据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乐安关帝庙碑》记载,该殿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为关帝庙主体建筑。原庙址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楼、三义堂、东西厢房和戏楼(均为明清时配套建筑),现仅存正殿三间,座北朝南,全木结构。高10.38米、东西阔12.63米、进深10.70米、月台高0.73米。硬脊、歇山、单檐、雕甍绿瓦,其结构形式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用材按宋为六等材。室内四椽栿为撤上露明造,原室外乳栿当心间为藻井,次间为平棋,斗拱重昂五铺作。接近《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的建筑规范。 大殿作为古迹最早载入明万历乐安(明、清时期广饶称乐安县)县志。据地方志载,金永安、泰和年间该殿首次维修,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弘治十一年(1498)新铸关羽铜像,嘉靖二十年(1541)建“三义堂”于大殿后,隆庆、万历年间大殿均重修后建“钟楼”于二门左,清康熙、雍正年间共拓地28亩于“三义堂”后建“春秋楼”,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后殿暨观剧台,同治六年(1867)重修“春秋楼”每岁秋仲月次丁暨五月十三日致祭。该庙正殿虽经历代维修,但平面布局、大木构架、斗拱等基本保持了初建的风貌,其结构方式,构件尺度,用材比例等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特征。大殿前后的配套建筑自明代开始增建,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鲁北最大的关帝庙寺院,并且香火极盛。清末至民国初,大殿前后的配套建筑开始趋于失修废毁,到“文革”后期,配套建筑“春秋楼”、“三义堂”等被拆除殆尽。 关帝庙大殿规模雄伟,气势壮观,保存完好,是山东省最早也是现存唯一的宋代木构殿堂,为研究我国古代木构建筑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5-1-10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