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镇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关农场和板桥镇,西临淮河与颍上县相望,南连迎河镇,北与丰庄镇接壤。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辖18个村,4个居委会,2个水上运输单位,总人口6.14万人,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15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8万人。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 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位于淮河南岸,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正阳关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贩辐辏,市场繁荣,自古就是淮河中游重要货物集散地,明王朝见正阳是收取商人、船民赋税的好地方,就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此设立收钞大关,直属户部管理。“正阳关”即因此得名。正阳关于1949年解放,1950年3月设正阳市,隶于六安专区,同年6月撤市为区。1953年改置正阳镇,1954年复设正阳区,1961年成立正阳人民公社,1963年复镇建制。1969年将十字路、建设两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并入正阳镇,成立正阳人民公社。1970年又划出十字路、建设两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改社为镇。2004年9月,原建设乡整建制并入,成立正阳关镇,镇人民政府驻正新路。 正阳关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水路七十二水通正阳,陆路今310省道纵贯全镇。从前“舟车四达、物盛人众”,“户口殷繁、市廛绕富”,“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曾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全国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古有“凤城首镇”之誉(因正阳关古属凤阳府)。多年来,镇党委、政府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以富民兴镇、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依托古镇优势,统筹城乡发展,走“工业富镇,农业稳镇,旅游兴镇,招商活镇”之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取得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今为皖西著名的商贸旅游重镇。城北门(门额凤城首镇)、城西门(门额淮南古镇)及玄帝庙、羊石雕塑等是正阳关镇标志性建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5-1-10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