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有一周多没看keso、王建硕的blog了。这在过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是不可想象的。Keso极偶然的没有更新的一天,都曾经有不知keso作什么,发生何事的担忧。而如今竟然要远离了,这些理想主义的大牛啊。
Web2.0在我的心里终于淡化了,又翻出caoz写得那篇小文及后继解释来读的时候,结合现实还是多出了一些体悟。
Keso所以可以持续的用web2.0来对众牛乱弹琴,还在于他自己是更厉害的牛。可是web2.0这个花哨的东西,看不到具体的表象。在网络技术上也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革新,按我理解web2.0更多的是一种标准或者秩序,它与技术没有多大关联。从众牛们描摹的web2.0的大同世界里,应该可以看到,web2.0需要实现在一个网络技术傻瓜化的时代里。否则,没有网络技术的傻瓜化,就没有web2.0的丰收场景。Web2.0不平民化、世俗化,它就是理想家们图纸上描摹的虚幻景象。所以,web2.0不是谈一些太多的高深理论与新锐技术,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整合以及合理的标准规划,打造成熟的产品使之普及网络才是根本要义。
而web2.0也要少谈为妙,把它留给精英们去继续遐想吧。比如keso,一个it评论家,畅谈web2.0是他的饭碗。可是我们这些草根们如果每天也跟在一边搀和的话,就有点不妙了。所以,聪明的建硕除了blog,还有他的客齐集。而我更欣赏老冒,他很少谈web2.0,但uuzone的注册量已经超过200万,这才是真正预示web2.0到来的序曲。Uuzone比sina、bokee、donews更接近web2.0的门槛。
不再把keso的blog当作每日必不可少的早餐,我想这都是预示着作者与读者成熟的表现。记得看过一个结论为“多数博客收入低于2000”的调查结论,我想大陆写blog的主体无外乎两种:草根的意淫与精英的呻吟。而真正的实干家在哪里呢?那我告诉你吧,实干家向来是不写blog,或极少写blog的人。所以,keso的blog一周看一次就可以了。
对于我们,除去书写web2.0,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那时,或许你不在遐想它,而是踏踏实实的走进了web2.0的幸福生活。
评论
一个清醒的人
一个清醒的人
keso的blog没以前好看了
无论是观点还是思想都不那么新颖而有力量了
关注的也少了
太妃,你不觉得这正反映了你的提升吗?
keso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你已经不是半年前的你了:P
涂鸦博客(43)博客啥化与文化更有关
[伪命题:博客“精英化”与精英“博客化”]
吴鹍兄2005-10-24 09:02:54《博客“精英化”与精英“博客化”的思考 》 (http://blog.hexun.com/wukun/1259482/viewarticle.html )又给大家另一个角度冲击这个二周来(新浪10月12日研讨会带来)博客圈子热门话题。
不过,笔者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理由如下。
首先,假如:BSP是一个产业,它有“制造”、“流通(传播)”、“交易”及“消费”过程,一切与博客“精英化”与精英“博客化”的无关。举个例子,手机在“大哥大”时代,手持“大哥大”者不是“精英”也不会是“草根”,而在GSM、CDMA、PHP时代,己“草根”得很彻底。
其次,BSP产业化是ICP的延伸,独立发展的BSP Portal是不存在的。国外如此,国内从刘韧、方兴东、张静君、三(五)大商业门户及和讯Blog都己客观地摆在大家面前,不用辩驳。
最后,BSP产业化必然要推广,推广手法各出其招,也与博客“精英化”或精英“博客化”的这个“群体趋势”无关。
那么,有人会问,博客“精英化”与精英“博客化”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文化表达的“群体趋势”]
第一,笔者在此先给吴鹍兄上文关于---这也证实了“多数博客收入低于2000”的调查结论。----作一个补充,如果细读过CNNIC每次调查报告,会发现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学生是中国1亿网民的主要群体,而吴鹍兄列举的调查结论估计是10月12日搜狐《中文博客调查报告》了,这份报告的样本取样可信度其实很低,因此撰稿人其实己心中明白数据推导的极限性并且作了说明,可惜有些BSP(例如,和讯)把有价值的拿来推广,这是一种“拿数据说事者”必须明白前提,以免误导别人。
第二,博客是一种网络个人出版(publish)或发表(post),不管它的格式是文字、图片、声音、音像,因此它是一种文化表达,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它的产业化有赖于BSP去引导。 第三,网络个人出版(publish)或发表(post)在个人行为上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一位小学生涂鸦文字写作业(作文、划画)写一位专业作家写小说的载体(纸、笔、工具)本质上无差别,只能各自版(publish)或发表(post)的东西有无价值,这种价值首先是“文化的”、其次才是“商业的”。
最后,才有了文化表达的“群体趋势”问题或者是描绘用词。
[博客啥化与文化更有关]
从参加新浪10月12日博客研讨会以来,读了多位“精英”或者自称“草根”Blogger讨论,觉得有一种不讲“群体趋势”问题的词义学“口辩”。再举二个例子:
在GSM、CDMA、PHP时代发短信的人是“精英”或者“草根”?从生活与文字表达讲,它不是可以用“精英”或者“草根”描绘的。不过,笔者因为不会输入法,因此不太会发短信,而且知道很多40岁以上人同样不会用输入法发短信。
再讲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第一收入市场在网吧,这是一群最低收入的中国网民,他们也乐在游戏中,作为一种生活,他们为中国纳市二家最大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网易)作了“最大贡献”,他们是网民中“草根”、却是游戏用户“精英”,一点不矛盾。
因此,争论博客“精英”或者“草根”啥化不必从收入、职业、文化水平去考察,而是应该看到它与文化更有关,是一种网络个人出版(publish)或发表(post),BSP有义务、责任去引导,以推动BSP产业化。
沈阳 [email protected] 2005-8-24 13:08写于北京家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主编、《中国域名经济(丛书)》总策划兼编委之一、中国版权协会(CSC)个人会员]
bolaa
呵呵,您的文章越来越精彩了!!我常在思考,互联网是无数草根的世界,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与智慧的
结晶,在博客中不断闪现。但是精彩的博客作品,却如何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不会再被时间蒙上灰尘。我们能听到发自内心的喝彩声,能在这个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
友,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氛围!前几天我偶然看见一个提供优秀博客作品推荐宣传和交流互动
服务的网站,博啦!BLOG互动平台www.bolaa.com ,感觉挺不错的,建议您也去瞧瞧,推荐一些你的精
彩作品,说不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的作品和站点的人气一下子旺起来!
每个人都能当博客。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博客是日记;如果有几十人,博客是和朋友们相聚的咖啡屋
;如果有几千人访问,博客是有力量的媒体;如有上万人访问,博客就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