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大事年表
公元前25~前23世紀‧巴比倫人在陶片上刻劃的地圖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地圖
公元前1217年
‧中國甲骨文中有連續10天的天氣記錄
公元前1000年前
‧中國《詩經‧豳風‧七月》記載一年的物候和農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物候記錄
公元前9~前8世紀
‧希臘荷馬史詩含有許多地理記述﹐其中對小亞細亞沿岸地帶的描述較為詳細
公元前6世紀
‧希臘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進行測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5世紀
‧《考工記》第一次提出中國南北植物和動物分布的界線
公元前5世紀
‧希臘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提出須用地理觀點研究全部歷史﹐用歷史觀點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4世紀
‧中國《夏小正》按月記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物候專篇
公元前5~前3世紀
‧中國最古老的區域地理專篇《尚書‧禹貢》問世
‧中國最早對土地進行科學分類的《管子‧地員》篇問世
約公元前350年
‧希臘亞里士多德證明大地是個球體﹐並將南北半球劃分為若干對稱的溫度帶
約公元前310年
‧隨葬於河北平山的“兆域圖”﹐為中國已發現最早的地圖
公元前241/前239年
‧中國《呂氏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記錄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埃拉托色尼首創“地理學”一詞﹐第一個用幾何方法計算地球周長﹐奠定數理地理的基礎
公元前168年前
‧隨葬的《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中的“地形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
公元前2世紀
‧希臘喜帕恰斯提出用經緯網在地球表面確定地物位置﹐並創立極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139~前126年
‧中國張騫首次出使西域﹐開闢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04~前91年
‧司馬遷著中國最早的邊疆和域外地理專篇《史記‧大宛列傳》和中國最早的經濟地理專篇《史記‧貨殖列傳》
公元10~20年
‧羅馬斯特拉波編寫西方最早的區域地理著作《地理學》
公元23年前
‧中國劉歆編定《山海經》
公元54~92年
‧班固著中國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著作《漢書‧地理志》
公元2世紀
‧托勒密著《地理學指南》
公元3世紀
‧中國裴秀創立平面測量繪製地圖的理論──“製圖六體”﹔繪製《禹貢地域圖》(18篇)
約公元3世紀
‧中國最早記述河流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經》問世
公元304年
‧嵇含著中國最早的區域植物志《南方草木狀》﹐提出南嶺為中國植物分布的另一條界線
公元4世紀
‧常璩著中國現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誌《華陽國誌》
公元399~412年
‧中國法顯經陸路到達印度﹐並由海路歸國。416年著《法顯傳》
公元515~527年
‧中國酈道元完成以河流為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
公元6世紀
‧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用宗教迷信解釋地理現象
公元627/629~645年
‧中國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並回到長安。646年著《大唐西域記》
公元762年後
‧杜環著現知中國最早記述北非的地理著作《經行記》
公元766~779年
‧竇叔蒙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潮汐專篇《海濤志》
公元801年
‧中國賈耽完成《海內華夷圖》﹐在圖中首創以朱﹑墨兩色分注古今地名的方法
公元813年
‧李吉甫著中國現存最早的全國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圖志》(圖已佚)
公元921年
‧阿拉伯巴爾基編成第一部《世界氣候圖集》
公元10世紀
‧阿拉伯馬蘇第旅行西亞﹑南亞﹑南歐﹑東非﹐著《黃金草原和寶石寶藏》一書
公元976~983年
‧中國樂史編著《太平寰宇記》
公元11世紀
‧稅安禮繪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歷史地圖集《歷代地理指掌圖》
公元1076年
‧宋敏求著中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志《長安志》
公元11世紀末
‧中國沈括著《夢溪筆談》﹐論述了河流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等
公元1107年
‧中國宋代設立第一個官方修誌機構﹕九域圖志局﹐從此纂修方誌大規模進行
公元1121年
‧中國現存最早以縣為基本單位的全國行政區劃圖《九域守令圖》繪製﹑立石
公元1136年
‧中國現存的最早用於印刷的石版地圖《禹跡圖》和《華夷圖》上石
公元1154年
‧阿拉伯伊德里西著《一個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
公元1175年
‧中國範成大寫《桂海虞衡志》﹐較詳細地介紹了喀斯特洞穴
公元1180~1181年
‧中國呂祖謙的《庚子‧辛丑日記》﹐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實測物候記錄
公元1190年
‧中國黃裳作《地理圖》等
公元1219年
‧中國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行﹐1228年著《西游錄》
公元1225年
‧中國趙汝適著《諸蕃志》
公元1270年
‧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圖《靜江府城圖》繪成
公元1271年
‧義大利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在中國居住﹑旅行17年﹐1295年回威尼斯﹐後由其口述記成《馬可波羅游記》
公元1280年
‧中國都實攷察黃河源
公元1311~1320年
‧中國朱思本繪製《輿地圖》
公元1349年
‧中國汪大淵著《島夷志略》
公元1405~1433年
‧中國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首創中國船隊橫渡印度洋的記錄
公元15世紀早期
‧葡萄牙亨利親王創立地理研究機構﹐發展遠航探險﹐標誌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
公元15世紀中期
‧中國《鄭和航海圖》成圖
公元1492年
‧哥倫布﹐C.於10月12日到達西印度群島﹐發現美洲
公元1497~1498年
‧葡萄牙伽馬﹐V.da發現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
公元1502年
‧義大利亞美利哥‧韋斯普奇航行到南美洲,並向世界發布發現“新大陸”的消息
公元1516年
‧阿里‧阿克巴爾著《中國紀行》﹐是現知惟一記述中國地理情況的波斯文古籍
公元1519~1522年
‧葡萄牙麥哲倫﹐F.de率領的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約公元1541年
‧羅洪先繪成中國最早刊印的分省地圖集──《廣輿圖》
公元1544年
‧德國明斯特爾﹐S.主編的《宇宙志》出版
公元1569年
‧墨卡托﹐G.首次採用所發明的正軸等角圓柱投影(又稱墨卡托投影)﹐繪制世界航海地圖。1595年出版《墨卡托地圖集》
公元1602年
‧義大利利瑪竇編繪的《坤輿萬國全圖》刊行
公元1607年
‧中國徐霞客開始旅行攷察﹐寫《徐霞客游記》
公元1623年
‧義大利艾儒略著《職方外紀》﹐是最早用中文描述世界地理的著作
公元1639年
‧中國顧炎武始撰《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
公元1650年
‧德國瓦倫紐斯﹐B.著《普通地理學》
公元1659年
‧中國顧祖禹始撰《讀史方輿紀要》
公元17世紀
‧中國孫蘭著《柳庭輿地隅說》﹐論述流水作用和地貌形成過程
公元17世紀後期
‧中國劉獻廷著《廣陽雜記》﹐提倡地理學應探討“天地之故”
公元1679年
‧中國郁永河攷察台灣,著《採硫日記》
公元1717年
‧中國首次在實測基礎上採用經緯網繪成《皇輿全覽圖》
公元1723年
‧中國圖理琛著《異域錄》刊行
公元1743年
‧中國《大清一統志》首次成書
公元1750年
‧中國繪成《京城全圖》
公元1760~1770年
‧中國繪成《乾隆內府輿圖》
公元1761年
‧中國齊召南著《水道提綱》
公元1773年
‧英國庫克﹐J.率領船隊於 1月17日首次到達南極圈
公元1805年
‧德國洪堡﹐A.von和法國 A.J.A.邦普朗合著的《植物地理學論文集》出版﹐創立植物地理學
公元1817年
‧德國李特爾﹐C.《地學通論》第 1卷出版﹐至1859年共出19卷
公元1820年
‧德國柏林大學在世界上最早開設地理學講座。1874年普魯士政府決定在每所大學設置地理教授席
公元1821年
‧法國巴黎地理學會(SGP)成立
‧中國徐松撰《西域水道記》
公元1826~1865年
‧德國 J.H.von屠能的《孤立國對於農業及國民經濟之關係》陸續發表﹐最早提出農業區位論學說
公元1828年
‧德國柏林地理學會成立
公元1830年
‧英國倫敦地理學會(GSL)成立(1859年後改稱皇家地理學會﹐RGS)。1933年成立英國地理學家協會(IBG)
公元1832年
‧中國李兆洛等繪成《皇朝一統輿地全圖》
公元1840年
‧瑞士阿加西﹐J.L.R.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冰川研究站﹔發表《冰川研究》﹐系統地提出冰川理論
公元1842年
‧中國魏源撰《海國圖志》
公元1845~1862年
‧德國洪堡﹐A.von《宇宙》(5卷)陸續出版
公元1845年
‧俄國地理學會成立(1938年後改稱蘇聯地理學會)
公元1848年
‧中國徐繼畬編著《瀛環志略》
公元1852年
‧紐約美國地理與統計學會(AGSS)成立(1871年後改稱美國地理學會,AGS)。1888年成立美國國民地理學會(NGS)。1904年成立美國地理學家協會(AAG)
公元1855年
‧美國M.F.莫里的《海洋自然地理學》出版
公元1859年
‧中國何秋濤撰《朔方備乘》
公元1860年
‧英國A.R.華萊士確立“華萊士線”﹐1876年發表《動物的地理分布》
公元1863年
‧中國《大清一統輿圖》刊行
公元1864年
‧美國馬什﹐G.P.著《人與自然》
公元1865~1870年
‧德國佩舍爾﹐O.先後出版《地理學史》和《比較地理學的新問題》﹐主張地理學二元論
公元1871年
‧第一屆國際地理大會在比利時召開
公元1876~1894年
‧法國雷克呂﹐E.著《新世界地理》(19卷)﹐創立以區域為基礎描述全球的方法
公元1877~1912年
‧德國 李希霍芬﹐F.von出版《中國》一書
公元1882年
‧德國拉采爾﹐F.《人類地理學》第 1卷出版﹐第2卷於1891年出版
公元1883年
‧俄國道庫恰耶夫﹐..發表《俄國黑鈣土》﹐提出土壤地帶性學說
公元1889年
‧英國G.齊澤姆的《商業地理學手冊》出版
‧美國戴維斯﹐W.M.創立侵蝕輪迴學說
公元1891年
‧法國維達爾-白蘭士﹐P.創辦《地理年鑒》
公元1893~1896年
‧挪威南森﹐F.在北極地區探險﹐到達當時人類所到的最高緯度(北緯86°14′)
公元1895年
‧英國《泰晤士世界地圖集》出版
公元1896年
‧中國鄒代鈞建立“輿地學會”
公元1897年
【撰稿人】(艾素珍 宋正海)
公元1900~1936年
‧德國柯本﹐W.P.發表氣候分類方案
公元1901年
‧張相文的中國最早地理教科書《初等地理教科書》和《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出版
公元1901~1909年
‧德國彭克﹐A.和E.布呂克納合著的《冰川時期的阿爾卑斯山》 (3卷)陸續發表
公元1904年
‧中國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在全國中﹑小學開設地理課
‧中國楊守敬等完成《水經註疏》初稿
‧英國麥金德﹐H.J.發表《歷史的地理樞紐》演講﹐1919年著《民主的理想與現實》﹐提出“陸心說”
公元1905年
‧英國赫伯森﹐A.J.提出世界 6大自然區域和12個副區的劃分方案
公元1906年
‧德國施呂特爾﹐O.發表《人類地理學的目的》﹐提出文化景觀形態學
‧中國楊守敬繪製《歷代輿地圖》
公元1908年
‧張相文的中國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學》出版
公元1909年
‧美國彼利﹐R.E.到達北極
‧中國地學會在天津創立﹐翌年創辦﹕《地學雜誌》
‧德國A.韋伯提出工業區位論
‧法國馬東﹐E.de的《自然地理學專論》出版
公元1910年
‧法國白呂納﹐J.的《人地學原理》出版
公元1911年
‧美國 森普爾﹐E.C.著 《地理環境的影響》﹐宣傳環境決定論
‧挪威阿蒙森﹐R.到達南極
公元1912年
‧德國A.L.韋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
公元1913年
‧俄國貝爾格﹐..提出景觀學說和“自然綜合體”概念
公元1915年
‧美國亨廷頓﹐E.的《文明與氣候》出版﹐主張氣候決定論
公元1917年
‧瑞典R.謝倫提出“地緣政治學”一詞
公元1919~1930年
‧德國帕薩爾格﹐S.先後發表《景觀學基礎》(3卷)和《比較景觀學》(4卷)﹐提出全球景觀分類﹑分級的原理和方法
公元1920~1925年
‧蘇聯..費奧多羅夫創立綜合氣候學
公元1921年
‧竺可楨在東南大學創辦中國第一個地理系
‧美國鮑曼﹐I.的《新世界﹕政治地理學若干問題》出版
公元1922年
‧法國維達爾-白蘭士﹐P.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由馬東﹐E.de整理出版
‧國際地理聯合會(IGU)成立
公元1923年
‧美國H.H.巴羅斯發表《人類生態學》﹐提出生態調節論
公元1924年
‧德國彭克﹐W.的《地貌分析》出版﹐提出山坡平行後退理論和“山麓階梯”概念
公元1925年
‧美國索爾﹐C.O.發表《景觀的形態》﹐提出文化景觀論
公元1926年
‧蘇聯 巴蘭斯基﹐..發表 《蘇聯經濟地理──國家計委劃定的各州區概述》一書﹐提出區域的地理綜合研究方法
公元1927年
‧德國赫特納﹐A.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出版
‧澳大利亞泰勒﹐G.發表《環境與人種》
公元1927~1935年
‧中國和瑞典合作組織西北科學攷察團(團長徐旭生﹑斯文‧海定)對中國西部的地理等進行攷察
公元1927~1948年
‧法國 L.加盧瓦主編的 《世界區域地理》(15卷23冊)陸續出版
公元20世紀20~40年代
‧德國豪斯霍弗﹐K.創辦《地緣政治學雜志》﹐主持慕尼黑大學地緣政治學研究所﹐其地緣政治思想成為納粹德國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
公元1930年
‧英國P.M.羅士培提出人地關係的適應論
公元1931~1935年
‧斯坦普﹐L.D.領導英國第一次土地利用調查
公元1932年
‧美國K.C.麥克默里首次採用航空攝影像片繪製小區域植被與土地利用圖
公元1933年
‧德國克里斯塔勒﹐W.著《南部德國的中心地》﹐創立中心地學說
公元1934年
‧中國丁文江﹑翁文灝﹑曾世英編纂的《中華民國新地圖》出版
‧中國地理學會在南京成立﹐同年創辦《地理學報》
公元1936年
‧中國禹貢學會成立﹐會刊為《禹貢》半月刊
‧英國達比﹐H.C.主編的《1800年以前的英格蘭歷史地理》出版
公元1937~1940年
‧《蘇聯世界大地圖集》(2卷)出版
公元1937~1956年
‧法國布朗夏爾﹐R.發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12卷)
公元1939年
‧美國R.哈特向的《地理學性質》出版﹐提出區域分異為地理學研究對象
公元1940年
‧中國地理研究所在四川重慶成立
‧德國A.廖什發表《區位經濟學》﹐發展了工業區位論
‧德國特羅爾﹐C.創立高山比較地理學
公元20世紀40年代
‧瑞典哈格斯特朗﹐T.最先研究新技術的時空擴散過程﹐推動地理學發展
公元20世紀40年代中期
‧蘇聯..波雷諾夫提出地球化學景觀概念
公元1947年
‧蘇聯卡列斯尼克﹐..發表《普通地理學原理》
公元1948年
‧美國R.H.布朗的《美國歷史地理》出版
公元1949年
‧在葡萄牙里斯本召開的第16屆國際地理聯合會大會上接納中國為會員國
公元1953年
‧中國地理學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1986年後改稱中國科學院﹑國家計畫委員會地理研究所
公元1955年
‧美國W.L.加里森在華盛頓大學開辦第一個地理數量方法研討班
公元1956年
‧中國科學院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成立﹐於1959年完成《中國綜合自然區劃》等9種區劃方案
‧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攷察委員會成立(1986年後改稱中國科學院﹑國家計畫委員會自然資源綜合攷察委員會)
‧蘇聯..布德科的《地表面熱量平衡》出版
公元1957年
‧中國登山隊首次登上貢嘎山主峰﹐進行第一次高山攷察
‧法國戈特芒﹐J.在論文中創用“大城市集群區”一詞﹐1961年發表《大城市集群區》一書
公元1958年
‧中國國家地圖集編纂委員會成立﹐主持繪製《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1965)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1988年後改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前身)成立﹐開始對中國冰雪資源進行攷察﹑研究
公元1959年
‧中國首次對珠穆朗瑪峰進行科學攷察
‧國際地圖學協會(ICA)成立﹐ 中國於1980年加入
‧中國科學院治沙隊(蘭州沙漠研究所前身)成立﹐開始對中國沙漠和戈壁進行攷察﹑研究
公元1960年
‧蘇聯阿努欽﹐..著《地理學的理論問題》﹐推動蘇聯地理學發展
公元1960~1962年
‧美國H.H.赫斯和R.S.迪茨創立海底擴張說
公元1962年
‧美國W.W.邦奇的《理論地理學》出版
公元1965年
‧法國特里卡爾﹐J.-L.-F.和A.凱勒發表《氣候地貌學導論》﹐標誌氣候地貌學的建立
公元1967年
‧英國 R.J.喬利和 P.哈格特主編出版《地理學的模型》
公元1967~1968年
‧美國W.J.摩根﹑D.P.麥肯齊﹑R.L.帕克和法國X.勒皮雄提出板塊構造說
公元1972年
‧中國竺可楨發表《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公元1973年
‧《中國農業地理叢書》開始編寫﹐至1984年底出版21冊
公元1973~1988年
‧中國對青藏高原開展綜合科學攷察﹐預計1991年完成
公元1979~1988年
‧《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自然地理》(11篇13冊)出版
公元1980年
‧第24屆國際地理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倡議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公元1980~1985年
‧中國開展全國地名普查
公元1981年
‧《中國綜合農業區劃》出版﹐記述中國農業區劃的成就和體系
公元1982~1988年
‧《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出版
公元1985年
‧中國南極長城站於2月20日建成
公元1987年
‧《中國人口地圖集》出版
公元1988年
‧第26屆國際地理大會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 怎么不写到2008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