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旅游 户外 地图
查看: 44526|回复: 26

二战人物回忆录系列

[复制链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发表于 2005-6-8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人物回忆录系列

[upload=rar]viewFile.asp?ID=8020[/upload]
古德林著
钮先钟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8 16:08:55编辑过]


[ Last edited by Franc on 2006-3-8 at 08:22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英国李德哈特上尉原作
在这一本书里面、一个曾经大规模创造历史的人亲自把他怎样用一种斯观念来形成历史的真实故事讲给我们听,而这一段历史的结束却也完全在他个人意料之外。古德林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极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早已失败了。因为在一九三○——四○之间,一般说来,德国的力量是并不足以击败任何强国的。德国在第二次大战中初期的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装甲兵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古德林一手所建立和训练成功的,而且在战争中、他不顾希特勒个人的疑惧,和他上级的警告,独立大胆的去领导装甲兵作战,所以才终于获得了空前的大胜。古德林的色当突破战,和他那直趋海岸地区的迅雷追击,事实上就完全决定了法兰西战役的命运。一年以后,他在东战场上所领导的追击几乎又促成了俄国陆军的总崩溃,但是这一次又由于上级的迟疑延误,以至于寒冬到了而还没有把敌人解决,所以坐令俄国人得到了一个喘息恢复的机会。斯大林可以卷土重来,他的实力与日俱增,而德国却已经成为强弩之未了。希特勒在一九四二年的攻势虽然也很可怕,但是已经远不如第一年了。在斯大林格勒失败之后,德国力量的衰竭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等到美国人参战之后,他们的覆亡就已经是定数难逃。所以古德林所制造的初期胜利,其所引起的后果比不胜利还要更坏。太早的开花在最后结实的时候就变成了苦果了。古德林本人对于这个苦果的味道早就尝到了,因为在一九四一年的年底,他就主张暂行退守而与希特勒冲突,遂被免职。以后局势日非,他才又被召用,到了他出任参谋总长的时候,战局是已经绝望了。所以他是命定了要做败军之将的。这似乎是一种报应,但是却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应用一种新观念来重铸了这个历史,这个观念是他发起的也是由他个人来执行。西欧的征服固然不能垂之于永远,但是它却改变了历史的形态,而且对于整个世界的将来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是很清楚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够预言将来会怎样的演变。古德林的书对于一个专家的“心”和这个“心”怎样的工作,有很洋尽的“自我表白”,这也是最有趣味的一部份。他比一般的专家具有更多的幻想力,但是这个幻想力的实施却几乎完全是在他职业范围之内的,而他那疯狂的热心更增高他集中力的强度。古德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他倾全力去发展一种技术,正好像一般工艺家一样的冷静。要了解他,就一定先要能够了解一个纯粹技术家的心情。这也就可以解释他对于希特勒的态度。希特勒欢喜新的军事观念,尤其是战车的观念。所以古德林对于他当然会表示好感。一直等到他最后和希特勒有了密切接触之后。他才打破了他的幻想。凡是读他这本回忆录的人都可以看出来他对于战争的原因从未表示过怀疑。在军人尽忠职守的时候,是不会有怀疑的。他是一个标准军人,他只会觉得他的国家是对的,他是为了抵抗可能的侵略者而战的。他这种观念也许会为读者所不能谅解,但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军人多数都是和他的看法一样的。而且,全世界上的军人都是一致服膺“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这一句古训的,所以他们对于攻守二字的看法,不过只是两种可以互相交换运用的战术观念而已,对于侵略与否的问题,却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国际法的专家尚且难于找到“侵略”二字的适当定义,而真正具有侵略野心的政治家是很容易把侵略的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去的。君子可欺以其方,在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压力之下,军人们是最容易使他不开口说话的。军人们所受的训练就没有教他们去拆穿国际纠纷背面的真象,假使他们一心去想研究最后的结果,那么眼前的工作也就无法做了。固然在研究和指导整个战争方面,需要有军事哲学家的存在,但是在军事组织以内,一颗过份博考深思的心却是不太适宜的。在战场上作战的指挥官,对于他的行动不应该想到太远,即令他有时间那样做,但是过份深远的思虑也只会使人引起麻木之感。在实战的时候,为了达到任务起见,他们的思想应该只以如何有效的完成目前的工作为限。诚如古诗中所说的“他们不研究为什么的理由,只是埋头工作和视死如归。”(Theirs not to reason why, theirs but todo aud die)。任何国家的军事组织中部不能够违背这条经验律。当军人们开始对于他们为什么而战的理由表示怀疑的时候,这个军队不久就会崩溃了。要指摘古德林的感度是一种“至死不悟的黩武主义”,那是太容易了,但是我们却最好还是承认他这种基本感度正是一个军人所应有的态度。他在今天也并不放弃他的旧观念,以来阿好取容,这正是表示他为人正直的地方——这种个性使他过去和他的上级及希特勒发生过很多次数的争执——同时这种刚强不屈的个性才使他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军事改革家和指挥官。这一本书是从德国方面所发表的,对于第二次大战最充实,最真实,和最富有启发性的个人回忆录。它的内容是如此的详细,可以有史料的价值,而对于写作方面是如此的坦白和热情,使人读下去有一种轻快之感。古德林在开头各章中,说明了当他草创装甲部队和发展闪击战技术的时候,曾经遭到许多的阻力。这个使一般的读者看到一定会感到惊异,因为照大家所知道的,德国的参谋本部是一向以具有远见和行动统一著称的。在他对于一九四○年各次战役的描写中,就好像使人有坐在他的指挥车里看他如何的指挥装甲部队,如何的穷迫敌人的感想。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更像是一个梦境的重演,在第二次大战尚未发生以前,我就已经想像到会有这样的一个景象,可是人家却都说我只是幻想而已。古德林对于一九四一年侵俄战役的叙述,为历来所仅见的最详细的记录。对于德国高级指挥部里的意见冲突和俄国的冬天都有极生动的描写。以后他就被免职了,在斯大林格勒惨散之后,他又重被召用,负起重新改组装甲部队的职责,他对于德国为什么未能阻止联军在诺曼第登陆的原因,也有新的解释。当情况已经毫无希望的时候,他才做了参谋总长,这个时候他的指挥范围还只限于东战场,而且希特勒又遇事都要加以干涉。所以古德林事实上是已经回天乏术,但是这却使他获得了一个机会对于战争末期的希特勒,得到一很深刻的印像。古德林对于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其他要人都有一个详细的个性分析——这一章可能是全书中最有趣味的一章。这种分析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德林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虽然在这本书上并没有时常的直接表现了出来。幽默感在德国军人圈内是不常有的,所以就更难能可贵了。虽然古德林并不能够挽救第三帝国的危亡,但是他所作所为都已经足以使他在军事方面建立一个不朽的名誉。对于“立功”的人们而言,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是由他们所能形成的历史的程度而来加以决定。古德林的成就——他对于第二次大战和战争本身的影响——就足以使他成为第一流的名将了。虽然在名义上,他始终没有独当一方面的机会,但是他把装甲兵力独立使用的观念应用得如此的充份,而且得到了具有决定性的胜利,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来看,他在战争的纪录上都是无可比数的。很明显的,他具有了历史上一切“名将”(Great Ga ptain)所共有的气质。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能够找到奇袭的机会使敌人措手不及;他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迅速无比使敌人无喘息之余地;他懂得如何把战略和战术配合的使用;并且他能获得部下的拥戴,使人乐于为他效死。此外他还有许多惊人的成就,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除此以外,古德林还具有创造性的幻想力——这是一个“天才”的基本条件,在军事方面是如此,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多数的名将都只是以使用他那个时代所已经习用的工具和技术为满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去追求新的工具和方法。新武器的发明常是由于“圈外”的发明家所引起的——常常是文人。新战术的发展常是由于少数的军事思想家所领导,逐渐的把他的影响传播给下一代的具有进步头脑的青年军人。所以创立理论的人是很难得有机会自己试验他的理论。可是古德林却偏偏得到了这个机会。把他的幻想力和精力结合在一起,就使他对于这个机会可以充份的加以发展——因此就获得了一个革命性的结果。

[ Last edited by Franc on 2006-3-10 at 14:55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8

回帖

306

积分

中驴

积分
306
发表于 2005-6-8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于歌颂这种战争罪犯不甚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8: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8: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8: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失去的胜利

前言
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这是非常明显的,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的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以后他又变成一个杰出的指挥官。并且自1941到1944年,在东战场的巨大决斗中,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他对于这些战役所作的详细记载,尖锐的批评,和非常有意义的启示,联合起来使他这一本书对于第二次大战的历史,作了最重要和光荣的贡献。
曼施坦因一生事业中又一个特点,就是至少在德国以外,他最出名的事迹却是发生在他还是一个相当低级将领的时候,而且他也并未作实际的参加。因为造成他大名的主因,是他对于1940年德军攻势计划设计(或者应说是改造)时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这个计划终于突破了西线,使法国沦亡,产生了其一切远大的后果。这个新计划于是就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MansteinPlan),其要点即为采取期待性最小的作战线,透过遍布森林的阿登(Ardennes)山地作决定性的突破。这是应该归功遇曼施坦因的,因为他不仅是新计划的拟定者,而且也因为他的努力,才使新计划代替了旧计划,后者是主张通过比利时作较直接攻击,那是很可能会遭遇阻击的。
在那个时候,曼施坦因是伦德斯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当他主张改变计划的辩论使他的长官们感到刺激时,于是他就被挤出了总部,明升暗降的做一个预备(步兵)军的军长。接着在听取了曼施坦因的意见后,希特勒终于施加了压力,才通过了这个新计划。这本书对于这些争论,和这个计划的演变程序,提供了许多的新资料。
在这个攻势的重要开始阶段中,即切断盟军的左翼并将其围困在海峡海岸上,曼施坦因的军仅仅是一支跟进的部队而已。但在第二和最后的阶段中,它却担负着较重大的任务。在他的活跃领导下,他的步兵用徒步行军的方式来与装甲军赛跑,一路向南狂奔,越过了索姆河和塞纳河(Seine),直抵罗纳(Loire)河。
在法国崩溃之后,希特勒希望英国人会求和,但当他失望时,才慢慢地和没精打采的,开始准备作一个渡过海峡的入侵战。曼施坦因奉命率领他的军参加第一批的登陆行动,因此移驻布伦-加来(Boulogne-Calais)地区。他的书对于这个问题,对于战略路线的选择,和对于希特勒转而攻俄的动机,都有很精彩的评论。
在1941年入侵俄国时,曼施坦因得偿其夙愿,调任第56装甲军的军长。在战役开始阶段中,他率领该军作了最迅速和深入的突击,从东普鲁士到维拉(Dvina),四天之内前进了约200英里。以后又调往南方升任第11集团军司令,他突破了要塞化的皮里可普地岬(PerekopIsthmus),突入了克里米亚半岛。1942年夏季,他又攻克了克里米亚的主要中心,苏俄在黑海上的主要海军基地,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要塞,遂更进一步证明了他是精通围城战的技术。
于是他又被调往北方,准备指挥对列宁格勒的攻击。但因为1942年的德军主要攻势已遭失败,保卢斯(Paulus)的第6集团军也陷在斯大林格勒城中,于是他又被紧急召回,担负救出第6集团军的任务。因为希特勒禁止任何撤退,拒绝同意曼施坦因的主张,不让保卢斯向西突围以与援军会合,所以这个努力终于失败了。在本书“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一长章中,充满了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因为在前一章中,对于“作为是最高统帅的希特勒”有极透彻的分析,所以就更显得其有启发性。
保卢斯投降之后,在俄军前进的压迫之下,德军的南部战线发生了广泛的崩溃现象。但是曼施坦因却救住了这个局面,他作了一个卓越的侧面反击,夺回了哈尔科夫,使俄军仓惶败退。这一次的反击成为曼施坦因一生事业中的最精彩作战表演,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第一流杰作。只要军事学的研究还继续存在,则他对于这次作战的详细记载,为了其教育性的价值,就永远值得加以研究。
接着在1943年7月间,德军在东战场上对于库尔斯克(Kursk)突出地,发动了其最后一次大攻势,此即所谓“卫城”作战。曼施坦因的南面集团军群构成其右钳。它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但因为构成左钳的中央集团军群未能完成任务,结果还是劳而无功。此外,正当紧要关头上,由于盟军在西西里登陆,结果希特勒又调了几个师的兵力前往意大利。在阻止了德军的攻势之后,俄军现在就沿着一个较宽广的正面,发动其规模较大的攻势,而且其兵力也正在日益增强。
从那个时候起,德军在战略上就算被迫采取守势了。曼施坦因此后一再奉命扭转危局,这都要算是“将道”中的最艰难任务——面对着远占优势的敌军,作且战求退的行动。
他表现出来伟大的技巧,总是以少击众,一再阻止了俄军的冲突,使俄军的西进受到极大的迟滞。他的战略防御观念是特别重视用来达成防御任务的攻势行动。他总是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只要一有这种机会,他是决不放过的。但是当他主张应退远一点(即战略性的撤退),以便对一个伸展过度的敌军发动反击时,可以更有弹力的时候,希特勒却总是不肯听话。
希特勒不愿意批准任何撤退行动,所以断送了每一个稳定战线的机会,并且与曼施坦因的战略观念一再发生冲突。曼施坦因和他的多数同僚不同,还保持着说老实话的普鲁士旧有传统,无论在私人谈话和会议中,他都敢于对希特勒作强烈的批评,这是其他的人所不敢效尤的。希特勒虽然不耐但忍受了这样长久的时间。足以证明他对于曼施坦因的能力,也是十分敬佩的。这与希特勒对于多数将领和整个总参谋部的态度,恰好成一个对比。但是累积的效果也终于有一天使希特勒不能忍受了,尤其是每一次事后看来,都总是证明曼施坦因的警告又不幸言中了。所以到了1944年3间,希特勒终于达到了其耐性的极限,把曼施坦因束之高阁了,不过他的态度还是非常有礼貌,这对于希特勒而言,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了。
这样就结束了盟军最可怕的军事对手的一生事业。这个人能够把近代化的机动观念和经典化的运动意识合为一体,而且又精通技术和具有伟大的推动力。
原序
这本书是一个“军人”的个人记载,在其中我故意避免讨论政治问题,或是与军事方面无直接关系的事项。就这一点而论,也许值得引述利德尔-哈特上尉所说的一段话:
这次战争中的德国将领要算他们这一职业中的最好产品——无论就任何方面而言都是一样的。假如他们的眼光能够更放宽一点,认识更深入一点,则其成就也许还会更好。不过假使他们变成了哲学家,那么他们也就不再是军人了。

我尽量对于事情不作事后回顾的看法,对于我的经验、观念和决定,都是以当时的实况为准则而来加以叙述的。换言之,我不是一个历史研究家的态度来著书,而是一个实际参加者的身份来叙述一切。但是尽管对于一切的经过,和有关的人物,以及他们所作的决定,我都是尽量尝试作客观的记载,但是我个人的意见却还是主观的。虽然如此,我仍希望我的记载对于历史学家能有相当的用处,因为即使是他们,也不能够专靠档案和文件来获得事实的真象。一个应该知道的必要事项即为主要的人物在当时是如何思想,和对于局势是如何的反应,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在档案或战争日志中很难找到的——即使找得到,也决不会完全。
在叙述德军1940年西线攻势计划的形成时,我是违反了泽克特上将(Col.Gen.V.Seeckt)的遗训,即参谋军官应作无名英雄。我觉得我现在有采取这种行动的自由,因为这个问题是老早就已经成为公开讨论的对象——不过这却并非由于我自己的行动所引起的。实际上,是我过去的总司令伦德斯特元帅,和我们的作战处长布鲁门提特将军(Gen.Blumentritt),首先把这个计划的故事告诉利德尔-哈特(当时我没有机缘与他会晤)。
在这个对于军事问题和事件的记载中,我也偶然的把一些个人性的项目包括在内,因为我相信即使在战争中,也还有人性的因素。在本书后面几章却缺乏人情味,其原因是在这个阶段中,我的责任沉重使我感到忧烦不堪,所以无暇及此。
我在第二次大战中的职务使我对于一切事情的叙述,大致都是站在较高级将领的观点上看的。不过,我却希望在这里特别声明一下,在整个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德国军人的自我牺牲和勇敢尽责精神,加以各级指挥官的能力和责任感。使我们赢得胜利就是靠这些素质。专凭这些素质才使我们能够对抗具有压倒优势的强敌。
我在写这本书的同时,也希望对于在战争最初阶段中做我的总司令的伦德斯特元帅表示诚恳谢意,因为他总是完全信任我。此外,对于我所指挥的各级官兵,以及在各个不同的司令部中与我共事的人员,表示同样的谢意。尤其是对于我的参谋长和总参谋部军官们更应如此,因为他们经常辅助我并给我以忠告。最后我还要感谢帮助我写作和出版这本回忆录的人们。

[ Last edited by Franc on 2006-3-8 at 08:2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8: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曼会战回忆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4: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本书是苏联著名军事将领、苏联英雄、苏联元帅基•阿•梅列茨科夫的回忆录。作者青年时代就参加了红军,在国内战争年代曾英勇地奋战在各个战场。1936~1937年,他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为反对法西斯而战。
1940年8月,梅列茨科夫任苏军总参谋长,次年1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他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指导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工作。后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苏联北极地区的艰苦作战。1944年他被晋升为苏联元帅,时年47岁。
梅列茨科夫是深得斯大林器重的一员战将。在苏联对日作战前,斯大林特意把他调到远东,任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员,担任攻坚任务。斯大林对身边的人说:我相信这个矮个子的雅罗斯拉夫人一定有办法打败日本人。
在对日作战前,为了严守秘密,梅列茨科夫元帅曾隐名埋姓,变成了马克西莫夫上将,为此曾闹出不少笑话。
本书所叙述的,是梅列茨科夫怎样从一个普通的钳工成长为一名举世皆知的苏联元帅。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王强、王树森、王殿英、王希昌、石珏、何金贵、许躬臻、陈渊、陈惠秀等同志,由何金凯同志校。
1985年8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2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巴顿回憶錄

巴顿绰号集锦
“赤胆铁心的指挥官”——舆论界
“美军中的匪徒,真正的斗士”一一活兴
“最残酷的军纪森严的教官”——美国远征军同僚
“战时的无价之宝,和平时期的捣乱分子”——史密斯少将
“首屈一指的作战指挥官”——布雷德利
“克拉克堡的疯子”——军中同僚
“绿色大黄蜂”——陆军部军官
“没人要的狗东西”——美军参谋部军官
“拍马大师”——布彻中校
“牛皮大王”——西西里官兵
“难管教的孩子”——美陆军部长史汀生
“美国最伟大的作战将领和常胜将军”——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美军中顶呱呱的打气人”——手下参谋
“一位伟大而优秀的将军,还是一位福将”——艾森豪威尔
“老头儿”——手下士兵
“西西里狂人”——舆论界
“铁甲战神”——舆论界
“臭嘴将军”——史密斯将军
“老牛仔”——陆军记者
“狗娘养的”——许多人在背后这样称呼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94

回帖

509

积分

头驴

积分
5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19: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出版说明
《方面军司令员笔记》一书是苏联著名元帅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12.28—1973.5.21)的战争回忆录。
科涅夫于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1918年参加苏军并加入苏联共产党。历任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军事委员、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师长、军政委、军长、集团军司令员。1940—1941年任后贝加尔军区司令员、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伟大卫国战争初期,任西方面军第19集团军司令员,后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西北方面军司令员,草原方面军司令员、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驻奥地利苏军中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和驻奥地利最高政委、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苏联军事部副部长兼苏军总监察长、喀尔巴阡军区司令员、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1931—1934年为全苏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9—1952年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苏联第一至第八届最高苏维埃代表。他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荣获列宁勋章7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2枚,红星勋章1枚,荣誉武器1件等。
科涅夫元帅在本书中回忆了1943—1945年苏军最大的十二次进功战役的宏伟场面,叙述了最高统帅部的一些活动、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准备和实施各次战役的情况,分析了部队的行动,总结了经验教训。这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吸取作战经验,特别是方面军战役的经验,有较大参考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大陆人不知道。 [img]http://joke.sc-cn.net/upload/news_2005829133659.gif[/img][img]http://images1.51.com/user/h/u/huanglk/vc20060102192530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3-28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